欧洲诸国不再满足于通过传教士来获取大清的消息,他们请求派出本国的学生来到大清求学,希望能够将东方的先进文化带回去。

这些留学生能来到大清亦是历经艰辛,康熙感慨于他们的求知若渴,故而大开方便之门,将他们都纳入国子监,单独开班,向他们传授中华文化。

胤礽得知此事后,也想挑选合适的学生往西方去留学,却遭到了朝中守旧派的一致反对——

就连索额图都私下跟他表示,并不赞同这件事。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认为西方远比不上大清的繁盛,派学生去西方留学,是在浪费人才,得不偿失。

胤礽并没有强求,因为他其实并不清楚此时欧洲的真实状况,派遣留学生之事不急,先等商船回来之后,了解一下目前世界的情况再说。

他今日来主要是想看看来自朝鲜和东瀛两国的留学生。

实不相瞒,因为某些缘故,他对这两个国家都抱有一些成见,甚至曾经想过干脆将他们收归己有,断了他们的根基,以免三百年后那段黑暗的历史重现。

但毕竟他们不像台湾和蒙古,若是大清对他们开战,不是收复失地而是侵略,师出无名,胤礽只能先想想罢了。

朝鲜和琉球与大清的往来并不少,除了商贸和留学生之外,他们还上书请求将公主嫁到大清来。

对于此事,康熙并未点头,却也没明确拒绝,只是暂时搁置,但竟有朝臣出面为这两国说话,倒是叫胤礽觉得有些新奇。

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是这两国的留学生常在京中走动,重礼拜访朝臣,说是为了自己等人受大清照顾而致谢,但实际上许以重利,请朝臣为他们说好话,为他们的公主能到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