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些效果,秦国境内壮丁被征收前往关中修建灌溉渠,修渠的那几年也是他不多的,能喘息的时候。
直到近两年,灌溉渠完工后的好处体现出来了,关中地区粮食增产,秦国国力愈发强大,他这才发现——坏了,他好像资敌了。
韩王心情不是那么美妙,在自己的宫殿之中皱着眉焦急的走来走去,当年给他出主意的大臣可不是这么说的。
郑国当时也是说了这灌溉渠一旦开始修建起码要十年才能完整,这还是倾秦国一国之力修的快了,才能在十年内完成这一项大工程。
修完之后,消耗的国力都是需要花时间弥补的,怎么着也得再休养生息几年,那么这争取出来的几年就是他们韩国发展的机会,此消彼长之下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所以几年前听探子传来的情报说秦国已经把灌溉渠修建完毕的时候,他本人当时在愣了一下,之后还能安慰自己灌溉渠也不一定能起作用,就算起作用也不是立刻起作用,他大韩还能再多苟一苟。
现如今几年过去,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当时他把出馊主意的那个大臣给赶出去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好吧,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派不派郑国去秦对于韩国来说都没有什么区别。
不派郑国去秦,那么他们韩国还是没有秦强,秦也不会停下东征的脚步,他们会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至于派郑国去秦消耗秦之国力……事实已经告诉韩王,这是没有用的,他以为的消耗国力没有出现,现在的秦倒是更强了。
他已经体会到了这灌溉渠对他们这些诸侯国有多么的不利,打仗时发的军粮都比他们这边好了几倍,秦律的严苛也让军官很少敢克扣东西,再加上秦的军功制度,他们是真的顶不住啊,两边的战斗力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秦国强了就相当于他们弱了,之前就打不过,现在对面强盛了,那更是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