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刘姣的担心是真事!今年真的发生了蝗灾!”
“还好我们没有听刘姣的话养鸭子防灾,现在百姓因为蝗灾怨声载道,只要稍加煽动一定会引发民变!”
“没错!上天因为不满陛下不行德政、违背周礼立皇太女所以降下蝗灾!”
“可是这件事……”
“饿红了眼睛的百姓可不管什么圣人转世!谁不让他们吃饱饭,谁就是他们的仇人!”
“但是……不是每个郡县都发生了蝗灾,我听说隔壁郡县就因为听从长公主殿下的命令在春季大量养鸭,虽然也有蝗灾但情况远不如我们这边严重……百姓们恐怕未必会……”
“他们知道什么!他们甚至没有出过郡县,哪知道隔壁郡县的农田没有遭灾!”
诸侯王不听臣属劝过,铁了心煽动民变,从中获利。
并且,有这种心思的诸侯王不止一个,而他们的幕僚臣属却不是每个都有清醒的头脑,能意识到主人正在以卵击石。
一时间,大汉帝国再次暗流汹涌,半数以上的诸侯王都蠢蠢欲动。
……
燕王刘旦没有参与诸侯王们的蠢动。
倒不是因为他经过这些年的挫折终于吸取教训学会谋定而后动,也不是他不再对太子之位存有妄念,而是——蝗灾将燕国周边郡县祸害得民不聊生,唯独他的封地因为主管农业的官员提前养鸭做了充分准备,蝗灾造成的歉收、绝收比例极低。
刘胥因此得意洋洋,特意写了一篇渲染周围郡县的惨状、夸耀自己领地一片太平的奏章送去长安。
“父皇看完奏章,一定会嘉奖我。”
刘旦骄傲地想着,接过一只烤鸭,吃得满嘴流油,一边吃一边畅想:“这次回长安,我要带几只鸭子,让父皇也尝尝燕国王宫的炖鸭、清蒸鸭、蜜汁烤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