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明有那麽多不写美食的诗句(当然写美食的也很多),怎麽偏偏说这首呢!而且这首诗是弟弟苏辙寄诗给他,他读后泪洒诗笺,立刻挥笔回诗,里头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他对子由的思念啊!重点根本不是羊羹!

说得好像他成日里只知晓吃似的。

苏轼哼哼了两声,就听门外有邻人问道:“东坡先生,南山的荔枝又红了,实在美味无比,听闻先生喜食荔枝,特为先生送来!”

苏轼趴在床上屁股生疼:“多谢,可是我……”

话音未落,便忽而吹来了一阵风,将门外荔枝的甜香都送了进来,苏轼咽了口唾沫,婉拒的话在舌尖不受控制地拐了个弯:“多谢多谢,怎好意思劳你亲自送来……”

言罢,咬着牙忍痛起身开门接了那一篮新鲜采摘下来、大如鸡卵的荔枝。

邻人走后,他忍着臀部的隐隐作痛,又忍不住剥了几颗荔枝放在嘴中,顿时幸福地眯起了眼,不由自我安慰道:“无妨无妨,荔枝虽上火,回头多食些下火的胡麻茯苓面便是了!”

林菱进来刚好听见爷爷说这段,她笑道:

【啊菜都来了,美食就是治愈人心啊,要不网友们怎麽都说:“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两顿。”】

北宋,苏轼一边疯狂炫荔枝,一边也深觉林菱这歪理有理:的确如此,没有三百颗荔枝解决不了的事情,若是有,那便再吃三百颗啊!

赵匡胤时期,他没想到仙迹难得带着好口吻说起宋朝竟是因这样一个总是被贬的官员。他哭笑不得道:“此人心性倒也值得一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