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页

当然原话不是这样,原话反而有点钦佩,感慨安国公这样了,还没绝了读书的心,什麽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他们这些人就更得努力了。

不过回话的人给郑华家的就是这麽说的,倒也不能算是郑华家的骗人。

王夫人点头,状似公平点评道:“咱们家里的下人出去办事,马车上也要挂上荣国府的牌子,也是为了叫别人不敢惹他们。”

“太太说得是。”一个粗暴直白的马屁拍过去,郑华家的又道:“不过后来找到一个在宛平县当捕快的小子,当日也在考场做事的,多给了些银子,他松口了。”

王夫人又点头嗯了一声,很是配合自己的陪房,“有这麽个人,倒是比考生好上一些,考生又不能左右查探,捕快是能四处走动的。”

“正是,花了三千两银子,他答应——”

“三千两?”王夫人皱着眉头看郑华家的。

郑华家的忙分辨道:“太太,他说他这一告,差事肯定是丢了的,京城的捕快赚得也多,每月也得十几二十两银子,一年下来也有三百两了,他就要了十年的工钱。”

当然这事儿是郑华亲自去办的,没话这麽多,就是找熟识的赌坊捏了个套。

赌坊才给了五百零,捕头能给多少?

捕头又是贱民,三代不能科举的。

再说是京城,一年下来也不过三十两银子。更何况连捕快一年都能赚三百两……县令的师爷也差不多这个数呢。

可谁叫王夫人不出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