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

勾青峰被戚少商止住了一会,仍是不甘心,低声道:“小心这些契丹人生出内乱,反咬我们一口。”

对投降的契丹民兵,季卷自然也有打算。她在路上耽搁了几日,要等毁诺城的辎重运抵,等待间竟等来青田帮“离”字部数百队伍,带着足量火器,由霍青桐领兵而至。她既惊且喜,意外道:“怎麽来得这麽快?”

霍青桐笑道:“你爹又在忙着从江南运什麽石头入京,我把人分在船队里,早早在京畿等着,一收到你消息,就立即沿水路北上。”她征战无数,自然知道先计后战的道理,此时支援之迅速,远超季卷预料。她问道:“信中语焉不详,你急着要人,是吃了败仗,还是又突发奇想,有了新战略?”

至今想起她引诱杨莲亭一事还很难压住嘴角的季卷闻言大笑,得意洋洋,向霍青桐说起此事始末。等霍青桐听到东方不败两人已北上刺杀辽国皇帝,纵是素来心有定计也不禁吃惊道:“你确信他们能做到?”

为省时间,这些交谈都发生在赶路之中,如今已近盐场,季卷擡眼望望自加高的墙垛上冒头的乾宁军,笑道:“无论他们能不能,有他们吸引注意,对我们都是绝妙的机会。”

霍青桐看她片刻,对季卷的野心已有揣度,追问:“打下何处的机会?”

季卷挑眉道:“打下燕京的机会!”

青田帮、乾宁军、连云寨,合计总共三千兵力,即使有先进火器,想要一举攻占有萧太后长居的析津府,并能不被立即赶下台去,难道是件容易的事?

季卷觉得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三千兵力只是暂时,且不论青田帮北上援军,息红泪与赫连小将军也会在沧州内征辟有志之士,因此只要能占据燕京,来日守城,绝非难事。我拟派三百人潜入燕京,等他遇刺消息传至,无论生死,趁军心动摇,便悍起占据开阳门,纳大军入城。”

在衆人齐聚的会议上,霍青桐侃侃而谈。戚少商听罢拱手问:“要如何使三百人潜入燕京城中?”

“当然是借盐场运盐之机。”季卷掀帘而入,坐到霍青桐身边,笑道。

作为离燕京最近的盐场,三会海口一带每月都要将新制的海盐押运至燕京城内,交付盐铁司。这些驻守的民兵閑时劳作,等运盐日近,便要结队押送海盐。若只是想打下此处河道交彙处,季卷自然不可能履行这职责,但如果目指燕京城,运盐的机会,岂不是正好利于她送人入城埋伏?

她刚结束了与那些辽国降卒的谈判。并不能算谈判,生死在她一手,那些民兵本只能唯唯诺诺,用深重的契丹口音应承,但当她拿出青田帮的上好精盐——

民兵多从周边百姓中募集,也只是些要吃饭、要养家、要糊口的普通人。与他们谈家国大义,谈辽宋之别,实在是远到天边的事情,他们并不如贵族般在乎到底在谁手下谋生。

但他们管理盐场已久,了解,且在乎如此成色的精盐可以卖上什麽价钱。盐场这一批的海盐因前些日的战斗毁了,而现在,这个远道而来的女人说,除去补足盐场应收,剩下的那些,白花花的,不带苦味的精盐,可以全部分给他们,要怎麽处置,任他们自己。

季卷循循善诱道:“你们受俘多日,不曾受过苛待,这便是我们的信誉所在。等以后在我手下办事,这类精盐,岂不是源源不竭?”

能活命,能挣钱,能带回家够吃一年的盐。而他们唯一要做的事只有:接纳三百个沉默寡言的江湖人,穿上他们的衣服,僞装成他们那些未死的同袍,一起运送这季收成,沿无定河而上,驶往燕京。

木船飘飘蕩蕩。论及造船技艺,辽国不如宋朝远矣,即使在内陆河上,也让季卷时刻担心倾覆。戚少商倒不担心小船倾覆,靠在船舱里,低声道:“你受的伤还没好全,本来不必跟连云寨来的。”

“其实我是个生性很爱偷懒的人。”季卷笑了一下,手掌收回袖笼,抚摸起了霍青桐给她带来的新的霹雳弹。霹雳弹里装的不再是温晚的毒,但依旧好用:“以前休息日,我能在床上躺一天,能不动弹,绝不多动。现在怎麽办呢?能者多劳嘛。”

她叹一口气,眼望着燕京城越来越近,繁华鲜活,却全无半点她记忆中这座城市应有的样子,忽而问:“你觉得辽南京里的高手会是什麽水平?”

第78章 破门

燕京宫城。四军太师萧干自元和殿步出,见天际霭霭,直垂原野,心中不期生出几分不安。

萧干自幼以骁勇善战闻名,及至统军,辽国内高手纷至沓来,他博采百家所长,潜心打磨,如今已亦是一流高手境界。像他这般武林高手,心血来潮,灵感暗示,必有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