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人形,直立行走。看轮廓,像是还有些装备,应该不是灵长类。

注意到对方的动作缓慢,不似普通人的正常姿势,一路借助着登山杖和身边的树木做支撑。萩原研二怀疑对方非常疲惫,有脱力症状。

他向前了两步,提前喊道:“需要帮助吗?”

那人形顿了顿,似乎没有反应过来话语的意思,但很快像抓住了浮木的溺水者,转了方向,拼命向声音传来的位置赶来。

“help!”

他的声音嘶哑,像是许久没有开口说话。

向导排除了对方是危险人物的选项,向着求助者跑去。

孩子们有些迟疑,纷纷站起来看向老师的反应。老师则招手让孩子们少安毋躁,留在原地。

萩原研二站在老师允许範围的最远端,靠近向导离开的方向,观察着他们需不需要额外的帮助。

不一会儿,向导便架着一个身穿探险装备的年轻男人出来。这人身穿长袖长裤,在这个炎热的季节中让人感到违和。而说到年轻,这人还是远比孩子们年长的,看着像是而立之年的壮年男性,比起已近半百的向导略显年轻。

男人胡子拉碴,面色青白,浑身都是汗。他坐在了岩石上,半靠着向导借力,略微恢複之后,狠狠灌了几口水,才终于让嗓音不像是新手拉的小提琴。

“我和两个同伴一同到山上的洞穴探险,”他擡手虚指了一下洞穴的方向,“我们用了十个小时到达洞底。在探索横向通道的时候,其中一名同伴被高处的落石砸中头部。他的呼吸一度停止,有非常严重的脑震蕩反应,半边身体无法动弹。”

“我的另一位同伴留在洞穴中维持着他的生命体征,我们需要救援。”

其中一名带队老师在他提到还有同伴需要救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拨打电话,但山地地区信号不好,他们的手机都没有信号。萩原研二提供了卫星电话,保护区的救援电话这才得以接通,对方一接到电话就立刻出发,但同时表示,他们只有山地救援设备,并不具备洞穴救援的能力。

男人闻言非常急切,他抱头痛苦了良久,突然说:“还有人可以帮忙。”

进入洞穴探险的三人是带着测绘洞穴的具体信息为任务下洞的,其中两人还身兼国家或地方组织的地质专家一职。他们都是洞穴探险者协会的成员,这是一个全球性质的松散组织,其中具有类似职业者不在少数。与其说是组织,不如说是在特定的网络上报备一下,宣称自己会参与洞穴探索。

他们会将自己的洞穴探险结果记录下来,发布在网上,将山洞的地图补充完整。或者只是单纯地描写自己有哪些洞穴的探险经历,以做分享、宣传或作为某种荣耀之用。

这个组织中有新加入的新手,但更多的是熟悉的面孔。这是个比较固定的小圈子,也是个专业性极强的小圈子。

如果能得到其中人员的帮助,就算山洞已探明区域的深度达到1140米,而需要救援的人正在洞穴底部横向通道的深处。他一人光是走这条横向通道就花了2个小时,若是要将无法动弹的伤员救出,这个时间将远远超过此数字,且需要保障其安全的设备,避免二次损伤。

对方利用萩原研二的卫星电话在网上发布了求援信息,并联络了有洞穴探险经验的脑神经医生,整个人如同被抽空了精神般,整个人都瘫软了下来。

帕克小学的生存课临时取消,但他们有了更有意义的求生课。

孩子们帮着清理出一片有树荫遮蔽的平整地面,好让向导将陷入了疲惫状态的男人搬运了过去。男人不肯离开山顶,他说他可以给救援队指路,想要让救援的进程更快一些。

而向导则想他先接受必要的休整,养足了体力再回到山顶。

不过他们很快就不用纠结了,保护区的救援队伍第一时间赶到了这里。他们是从帕克小学队伍上山的路线附近的道路上来的,因为坡度问题稍微绕了一点。他们利用卫星定位,将车停在了附近,分了几个人上来。

山区救援点比较多,他们的距离又最近,因而最快赶到了此地。

男人强撑着起来,带着救援人员向山顶走去。他边前进,边使用萩原研二的卫星电话,不停地给各地洞穴探险者打电话,希望能将未及时看到网页求援信息的洞穴探险专家通知到位,获得更多救援的希望。

因为卫星电话解锁需要萩原研二的身份认证,他征得了老师的同意,和向导、救援队伍一起前往洞穴入口。

他没有任何洞穴探险经验,不会冒险深入洞穴。他只是想利用卫星电话的定位,给后续的救援队伍指示位置,随后就会下山,和同学们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