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好,這樣,就夠瞭。
於是,沒過幾天,松平氏的傢主宣佈瞭兩件事,一件是以養老為由把松平秀忠的幾個兒子帶在身邊含飴弄孫,另一件是收養瞭一個名叫水戶的女孩子做養女……前者大傢能夠理解是老者在為繼承人加碼,至於後者……誰也沒見過這位“水戶姬”是什麼人,隻當是松平元康留在外面的姑娘,一個女孩子嘛,養就養瞭,最多也就是一副嫁妝打發出門,完全沒有第一個消息那般引人註意。
等彌生收到族裡的緊急傳信時這才知道親妹子從真田傢的養女搖身一變成瞭松平傢的養女——這裡面的區別就大瞭去瞭。真田傢作為戰敗傢族現在落魄到不得不接受彌生的庇護,而松平傢可是當前火之國最炙手可熱的掌權者,二者分量不可同日而語,至於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樣的事……聯想到前幾天方丈給便宜師傅去的信,彌生心下掂量瞭兩回就明白是老者在努力給兒子做臉凝聚人氣。水戶成瞭松平元康的養女,變相的就徹底將自己綁在瞭松平氏傢主的座位邊。他日松平秀忠上位,自己算是他另一種名義上的“兄弟”,既能保證漩渦一族不會被清算,又束縛自己不得不為新老板賣命,就算是脾氣不和相處不來,他漩渦彌生也絕對不能是跳出來造反的那一個。
薑,還真是越老越辣!這種令人無法拒絕的“陽謀”直讓彌生心下嘆息——生個難以調教的兒子有什麼用!還不如要個能幹的閨女呢。松平元康,這是拿自己的面子和臉皮在給繼承人鋪路。
他回信給族人隻叫水戶心安理得的領瞭這份榮耀,順便又說會想辦法請個假陪著妹子去京都見見松平元康順便認認門兒謝個恩什麼的,總之就是白得的便宜,不要白不要。
彌生現在雖說在清涼寺行動自由,但要是想光明正大的離開卻必須按照要求上書“懇求”才能得到大佬的“恩賞”,一來一回很是花費時間。等淺蔥色的沙彌裝都快熱得穿不住時,他才終於等到瞭“感恩假”的準許。
清涼寺的和尚們知道這少年要帶著妹妹去京都感謝松平元康的收養之恩,立刻行動起來幫他準備好幹糧的衣服——哪怕是再苦修的寺廟,在能夠在老板面前露臉的工作上都會報以萬分積極。既然人送到他們這裡修行瞭,那麼走出去的必然得是具有一代高僧風采的少年,不能說在清涼寺呆瞭幾個月卻什麼變化都沒有不是?
彌生很是體量大傢的心情,穿瞭僧袍,穿瞭袈裟,端瞭缽盂,頭發放下來梳梳好,低頭斂眉不說話的時候儼然就是另一個江雪左文字。嗯,我才不會掏版權費呢!
這幾個月來也是江雪左文字過得最愉快的一段時光。他經常隱去身形在清涼寺裡跟著僧侶們一起一絲不茍的研經、修行、種菜、修房,比他的現任主人要敬業多瞭。彌生跑出去浪的時候他還會替他穿瞭沙彌衣服在院子裡抄經念經,要不然彌生這個“深具佛性”的名頭是打哪兒來的?
他努力的在浩如煙海的佛經中尋找指引自己的智慧。
《嚴華經》雲: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不造作。意為人心是本源,能善能惡,知善知惡。有瞭善惡,便有愛恨,有瞭愛恨,便有煩惱與紛爭,這些事永遠都會存在。又有《維摩經》說:菩薩是向衆生中求的。菩薩之所以是菩薩,佛祖之所以是佛祖,乃是因為有人求他渡,有衆生要他做功德。所以,身為佛傢之人(刀),響應衆生所求才是應當應分的行為。而《梵網經菩薩戒本》道:應代一切衆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那麼自己應該承擔起痛苦和無奈,好叫衆生安享幸福。最後《瑜伽菩薩戒本》規定菩薩必須護雪(護持雪恥)外來的惡聲、惡稱、惡譽。也就是說要敢於承擔哪些無知之人加諸在自己身上的誹謗與惡評等等等等,這些都與當日現任主人和前任主人所論之道相符。
所以,就算自己痛恨紛爭向往和平,也應當為衆生所慮,持刀殺生不是為瞭戰鬥,而是為瞭保護身後無數平凡人的普通幸福。我殺死時間溯行軍和歷史修正主義者,我手染無數鮮血,我身墜無間地獄,但我身後卻有一片繁花似錦,嬌鶯恰啼。心中迷惘褪去,枷鎖頓失,江雪左文字從未覺得什麼時候像現在這般輕松自在,難道這就是“道”?
第124章 木葉城
平靜的寺廟生活讓江雪左文字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鉆研內心的迷茫, ,主人又特別寬容一點也不幹涉他的行為,藍色長發的太刀青年自然而然下意識的就把這個紅頭發的少年當做弟弟們一般小心照顧——穿著袈裟嘛, 左文字一傢都是這樣的啊,有什麼問題嗎?主人這麼活潑, 宗三和小夜要是能和他相處一段時間也會開心起來……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