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定,在這出統計工作展開的時候,還會再走一部分,以防在冊之民被大唐強制征兵。
“但我恰恰不希望有人繼續走。”聽到姚崇的發問,李清月放下瞭手中的農書,開口回答道。
“我問你個問題吧,假若你是已經逃亡北上,往楚山、五女山方向逃竄的高麗百姓,在聽聞此地登記戶籍可以領取兩鬥米的情況下,你會返回嗎?”
姚元崇很果斷地搖頭:“不會。”
兩鬥米若是給一個成年男子去吃,也隻夠六七天的分量。
分到一戶人傢之中,能頂用的時間就更少瞭。
這一筆米糧不足以讓人冒險,從其他地方跋涉而來。
說不定都不夠涵蓋搬遷之中路費的。
沒有人會去做這等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李清月又問:“那你覺得,在登記戶籍期間有這樣一筆米糧,已經身在此地的人會走嗎?”
姚元崇想瞭想這幾日間見到的情況,答道:“目前……好像還沒有看到離開的。”
“那我的用意應該已經很明顯瞭吧,”她從容答道:“讓人繼續因為外來情況的幹擾而逃走,確實有利於我拓張領地的範圍,但凡事過猶不及,我想,陛下也不會希望收到一封一味謀求利益的奏表。”
“奏表中隻會說,這些安東都護府境內的百姓是因為此前的戰事和對大唐的不信任而逃亡,讓我在原本劃定的轄區之內無法湊夠千戶,為瞭維護我的封地利益,我才希望能將周邊的民戶也給納入範圍。事實上,我還拿出瞭原本供給士卒的口糧來進行安撫,但所能起到的效果,也僅僅是讓原本還在此地的百姓繼續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