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面交戰的聲音和夜色的昏昧,絲毫也沒有影響那個由馬長曦教導出來的學生,快速地拿起瞭地上的一件件材料,將莨綢固定在鐵竹支架之上,又將一根根肋條彎折在曲面蒙皮之下。
如同她已在先前做過無數次的那樣,勢必要將之前實驗過的滑翔翼給重新拼接起原本的模樣。
而那些負責操縱滑翔翼的年輕女兵,還是武清月專門自民間的雜藝團中遴選出來的,便讓她們遠比尋常的士卒,更知道如何去保持這特殊行動之中的平衡。
夜晚的雪嶺之中,所有的聲音好像都已經彙聚在瞭那頭的戰場中心,隻有吹過此地的夜風,還在峽谷之中掀起瞭一陣陣嗚咽嚎哭之聲。
倘若用最為理智的想法去分析,這絕不是一個適合於操縱滑翔翼的天氣和環境,但為瞭盡快瓦解吐蕃防守反擊的底氣,為瞭盡快打通一條進入吐蕃的渠道,她們又必須邁出這一步去。
零星流瀉的月色,將一張張尚且年輕的面容籠罩在當中,又很快被她們背負的滑翔翼給擋住瞭光亮。
而後是一簇簇燃起在滑翔翼下的火光亮起在瞭此地。
用於推進火器海戰的助推裝置是如何運作的,現在這些滑行而出的滑翔翼,就是如何得到瞭第一步的推動力。
直到升空而起的木制滑翔架,化作瞭一隻隻掠過前方峽谷的飛鳥。
也正是這股推力,暫時抗衡住瞭那穿過此地的寒風。
但即便如此,身處滑翔架下的人依然能夠感到,在這風聲怒號中,她們從臉到四肢都被寒風吹得開始有些僵硬,又或者,那是因為這場飛行極有可能要以送命告終,便讓人在騰空而起的那一刻,後知後覺地感受到瞭一陣恐懼。
可或許是因為先前的一次次試飛,已經讓她們養成瞭肌肉記憶,又或者是因為臨行之前武周太子的殷切重托,讓她們比任何時候都想證明自己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