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瞭兜率宮,風風火火的哪吒已踏上風火輪將要疾行,孫悟空又冷不丁開口。
“小太子,也算謝謝你。”
哪吒動作稍滯,若無其事道:“謝什麼,我是為喜恰出氣。”
其餘的他才不在意,絕沒有半分為孫悟空出口惡氣的意思。
孫悟空瞥瞭他一眼,眼中仍有笑意,隻是暢快地呼出一口氣,“這群老神仙,各個縱容什麼坐騎童子下界去為難俺師父,又折騰俺老孫,再輕飄飄一句‘饒它一命’,雖說這是九九八十一難,也太作難人瞭。”
哪吒哼瞭一聲,沒有看孫悟空。
這一路有多少被算計進去的妖與仙,衆人其實都心知肚明。
“怕什麼,下回再有這一出,先將那妖怪往死裡打就是。”他道,“妖怪要吃你師父,你打他天經地義。左右到瞭靈山,便也奈何不得你瞭。”
衆仙成聖需有契機,需經磨難,哪吒自己也是自刎東海方才重塑聖身,孫悟空此去西行,也是他的一條成聖路。
“那要是喜恰攔俺老孫”孫悟空眼睛一轉,又試探瞭他一句。
果然哪吒瞬間又冷瞭臉,正色著,“你是天生地養的靈明石猴,難不成不辨善惡?且不說喜恰,西行一路若是不曾造下惡果的妖,也不必趕盡殺絕。”
妖有善惡,仙亦有善惡,這也是喜恰讓他明悟的道理。
萬物本無別,衆生皆平等;有情衆生相,六道輪回中。可惜他明白的晚瞭,但如今他還可以告訴孫悟空。
“你這話不是自相矛盾麼,小太子。”孫悟空要說的原不是這個,想談及的還是來天宮前的話題,“又說該打就打,又說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