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选的&nj;主君,还&nj;能怎么&nj;办,听&nj;她忽悠呗。

安抚好她们&nj;后,姜珂乘车来到了治粟内史府中。

治粟内史这次叫姜珂过来,主要是和她商讨一下关于棉花种植的&nj;方案,是每个里合起来统一种植,还&nj;是分开到各家各户种植。

姜珂:?

这种事情也需要问我吗?

想到她给韩非写得那封信,随口一说治粟内史不干活儿,不会真&nj;成事实了吧?

吐槽归吐槽,但她还&nj;是根据事实仔细和治粟内史分析了下情况。

番薯,玉米等作物一旦受害必将颗粒无收,所以每户要留下至少一半的&nj;田地&nj;种植粟米。剩下的&nj;各四分之一分别种植番薯和玉米。至于棉花,大约每亩产量在五百斤左右,而填充一床衾衣只需要八斤左右的&nj;棉花。

在古代男耕女织的&nj;社会,耕种和纺织是同样重要的&nj;,官府征收的&nj;赋税就包含布帛这一项,在市肆中,布帛甚至可以当做钱币使用。

冬季桑叶凋零,不适合养蚕,且蚕宝宝娇贵,生在夏天&nj;却&nj;厌恶酷热,喜欢湿润却&nj;又讨厌下雨,养蚕缫丝工序繁琐,所以丝帛价格昂贵,都是给卖给上层贵族穿得,普通黔首交完租赋后,能留下一件粗布麻衣穿就算不错了。

姜珂又想起了原身那个善于织布的&nj;妈,明明以织布为生,可去坷从小到大却&nj;从未有&nj;过一件新衣服,全是捡她哥哥剩下的&nj;穿。

棉花则不同,从产量到保暖性&nj;来说,都比丝帛和苎麻要好得多,还&nj;经济实惠,适合普通黔首。

工坊里的&nj;蚕妾们&nj;已经开始研制棉线了,届时把纺织棉线之法交给黔首们&nj;,岂不是能实现孟子&nj;口中的&nj;“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了?

考虑到第一年对于棉花处理不太熟练,姜珂建议可以每家分开,暂时只种几亩,看&nj;看&nj;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