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添了一位小公子。”
朱翊钧笑道:“要不咱们现在去见见这位小公子?”
冯保劝他:“殿下还是早些回宫吧,皇上还等着呢。”
经他这么一提醒,朱翊钧总算想起来了,他今日是替父皇祭祀孔庙,任务完成了,还得回去向父皇复命。
很快,天气渐渐冷起来,隆庆的身体看起来一日不如一日,早上要么免朝,要么神情恍惚,对于朝臣所奏之事好半晌才给个反应,吞吐半晌,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以前,对于朝臣提出的问题,他不知如何答复,便会提前让内阁写好,记下来,照着回答。
现在,他没那个精力去记,也懒得记,干脆一句“移交内阁”了事。
到后来,隆庆实在精力不济,干脆称病,不再上朝。
科道官虽然对此颇有微词,但看皇上那副虚劳成疾的面容,不像说谎,的确需要静养。
于是,大家又纷纷上疏,乞求皇上保重龙体,隆庆却连奏章也懒得看。
今年冬天,北京城的第一场雪下得很早。随着武学精进,朱翊钧愈发不怕冷。
天未亮,他就身着单衣在海棠树下练剑,剑光所过之处,枝上积雪簌簌落下,衬得他云容月貌,风华无双。
朱翊钧收了剑,冯保赶紧拿了披风裹住他。朱翊钧侧头冲他笑:“不冷。”说着他还握了握大伴的手,掌心滚烫。
他还时常坐在雪夜的屋顶上,往乾清宫的方向张望。一连数日,乾清宫都是灯火通明,夜夜笙歌,没有半点病人静养的样子。
朱翊钧又想起了《韩非子》所说的纣饮失日。照他父皇这么放纵下去,也不知道盛世和乱世哪个先来。
朱翊钧时常去坤宁宫陪皇后用膳,年后潞王就虚岁六岁了,隆庆给他指派了太监作为伴读,开蒙读书。
朱翊钧一手一个,把弟弟妹妹抱起来放在炕上,对皇后说道:“不能只镠儿一个人读书,媛媛也要读。”
皇后回道:“自然是有女官教她,你别操心。”
朱翊钧又道:“我是说,让他俩读一样的书,媛媛肯定比镠儿学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