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看了看天空,太阳已经偏向西边,暑气也消退了些许。
因为担心随行大臣和侍从中暑,他特意等到太阳偏西才下令回銮。
七月十三,群臣为隆庆上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庙号穆宗。
地方选好了,接下来朱翊钧便下令工部开始筹备营建陵寝之事。
从天寿山回来之后的第二日,礼部就上了一封奏疏:连日高温,顺天府以及周围地区旱情持续快一个月,若再不下雨,不但影响下月收成,恐怕还会波及到接下来的宿麦播种。
司礼监已经确定了吉日,希望皇上降旨,祭天求雨。
按照高拱给朱翊钧制定的流程,应该发往内阁,由他们拟票,再送上来,朱翊钧批准,下发礼部,筹备祭天事宜。
但朱翊钧非但没有将这封奏疏发往内阁,他直接就给了批复——不必祭天求雨。
这时候他倒是按照高拱所说,让太监把奏疏送去内阁,还特意叮嘱,一定送到高阁老手里。
高拱看后,大为震惊,隆庆虽然不管是,也没有执政的才能,但贵在听劝。
这孩子才虚岁十三,怎么就专门和他作对呢?
即便如此,他还是耐着性子问朱翊钧:“陛下为何不批?”
朱翊钧回他:“祭天仪式所需花费不菲,工部正在营建皇考陵寝,就不要给国库增加负担了。”
如果说之前高拱还只是震惊,现在彻底愤怒了:“农耕乃国家大事,岂能儿戏,请陛下以社稷为重!”
朱翊钧轻笑一声:“高阁老怎么急了,朕只说不祭天,又没说不下雨。”
“……”
高拱傻了,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只觉得他果然只是个孩子。身为天子,本就肩负祭天之职,竟敢拿这个开玩笑,祖宗礼法还要不要了?朱翊钧懒得跟他废话,挥了挥手:“朕要去慈宁宫陪太后用午膳,你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