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失去出色的嫡长子,又怕被嫡长子的事牵连,于是主持了分家,把邓宁县的产业划到嫡长子这一房,人也安置到了这里。
邓久思嫡母娘家是宗室,当年仰慕才华横溢的邓家嫡长子,才会下嫁。
这事之后,娘家接她和她所出的两个嫡子进京,作为宗室女,即便太宗恼恨其丈夫,也不会受到太多的牵连。
其两个孩子作为宗室的外孙,还能跟着娘家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
因此,嫡母毫不犹豫选择带着两个儿子离开,至于邓久思这个庶子,她当然不会管。
不过好在,她也不是刻薄之人,分了一部分邓宁县的地产给他和他的姨娘,另外还把大宅子留给了他们母子居住。
就这么地,邓久思和姨娘在邓宁县住了下来,等他长大入学,考取了举人,见再没有进益后,就在县衙谋了主簿一职。
这些年也有机会升官,但邓久思本人安贫乐道,没多少进取心。
他娶了当地一平民姑娘为妻,夫妻恩爱,即便只生下一子,也没有纳妾的心思。
后来儿子长大,没有什么读书的天分,邓久思也不觉得有什么,没有强迫儿子读书,而是教导他打理家中产业。
随着他这些年的经营,当年嫡母留下的那部分产业早已翻了好几倍,儿子即便考不上功名,也吃喝不愁。
之后儿子娶妻生子,一家人满心欢喜的迎接孙子邓未珏的到来。
然天有不测风云,在儿媳怀孕七月的时候,邓久思的儿子外出突遇暴风雨,而他正好在山林中行走,因为脚下打滑,滚下山去,人就这么没了。
儿媳得知这个惊天噩耗,直接难产生下一个儿子,来不及看儿子一面,就失去了生机。
老两口痛失儿子儿媳,刚出生的孙子还早产体弱,不得不打起精神来操持一切。
好在他们身体还行,没有被这打击击倒,而孙子随着调养,身体也渐渐好转。
等到三四岁上下,基本已无大碍,且聪明伶俐,显示出读书的天赋。
老两口自然欢喜,邓久思就此认真教导,悉心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