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由于布鲁斯的暗中操作,他花出去的资金,得到的回报比想象中要少。
要掌握一家大银行的部分话语权,至少需要6以上的股份才行,不然就是一些小股东,人家不一定听你的。
所以他想要更多,用钱买不到,那只好用别的办法了。
而斯特利银行的手段,让他看到了希望。
不过在英国他受到的限制颇多,不能像斯特利那样行事无忌。
不能自己单干,那就合作吧,正好目前斯特利银行和巴克利银行有资金,他有内部消息,且还掌握了巴克利银行的部分股份,三方虽然不是绝对平等,却也是利益共同体。
于是,在罗斯先生这个内应的帮助下,一家连着一家银行暴雷被救活。
相同的套路被运用了三次,到第四次出现了颓势,民众开始不相信银行真的会出事,毕竟每一次都有人来救,可见是真的安全。
他们没看到这一次次背后利益的更迭,只看到了银行安稳如山。
甚至有人怀疑,是不是银行不想给利息,所以故意传出这些假消息,诓骗他们把钱取出去?
这个消息一经散开,所有人都深信不疑,更没有人来取钱了。
至此,第一阶段的银行整合告一段落。
布鲁斯通过斯特利银行,掌握了巴克利银行24的股份,又通过巴克利银行,掌握了豪斯银行31的股份。
不过这股份属于巴克利银行名下,按比率分润到各个股东手里的话,斯特利银行能掌握的不到6。
但在操作的过程中,斯特利本身也购买了5,也就是说,至少掌握了11,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而后面的银行就是如此,通过一家掌握一家,交叉持股,最后把这几家银行连成了一线,形成了小圈子。
在这五家银行当中,有一家稳稳占据英国四大银行之一,另外三家都属于中小银行,而斯特利最小,起始资本不超过150万英镑,偏偏它是此次事件的源头,掌握的股份或大或小,都具有话语权。
而这不过是短短三个月内发生的事,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不过也由此让人看到了斯特利银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