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都要归功于那些粮商啊,要不是他们暗搓搓统一了价格,把粮食一点点抬到两贯,其实他们是可以买到一贯粮的。
“你们要是不信,可以去船上看看,随意指一袋,我都可以打开给你们检查,”伙计道。
“真的吗?”众人纷纷心动。
“当然,”伙计二话不说,带着几人上了船,和管事汇报完,立刻带着人去船舱,不管指哪一袋,都可以取出来打开验证。
众人看到白花花的大米,顿时激动不已,当即表示要回家拿钱,一定推着运粮车来,可千万要等自己。
伙计再三保证,“只要有人买,我们当然愿意卖!”
这个大消息不过半天,就传遍了整个姑苏城,络绎不绝的人推着大板车独轮车前往码头,不仅自己买,还顺便帮邻居亲戚带。
每一辆车去的时候空空荡荡,等到回来,上面至少堆着五六袋粮食。
好家伙,一石才一贯,这么便宜的粮食,就是储备上一两年的都不吃亏,买到就是赚到!
抱着这样的想法,所有人都去码头排队,期盼着快点轮到自己。
姑苏粮商们都傻眼了,不明白这些粮食都是哪里来的。
再让他们这么卖下去,自己的粮食就没人要了。
可这个节骨眼,他们也不敢对外宣传自己还有粮食,更不敢出手对付那粮船。
因为知府衙门得知后,火速组织了人守在码头,一边维持秩序,一边保驾护航。
另外府衙还临时通知,今晚不宵禁了,百姓们可以无顾及连夜排队买粮。
这种情况下,他们又不是胆大包天的陈大同和马良,不敢明目张胆和官府对着干,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聚在一起想办法。
“打听清楚了吗?这些粮食到底是哪里来的?”一粮商道。
“据说是金陵,”有人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