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童生试分为两部分,其一就是年前的县试,学子们都可以参加,通过了就等明年的府试和院试。要是没有通过,可以在来年的府试前,再参加一次,录取前五十名,通过依然可以参加后面的府试。

因此这第一场,其实是有两次机会的,只不过第一次考中会更体面些。

苏叶回到姑苏,自然住到了林家祖宅,不是之前那个园子,而是族长特意圈出来的地方。

住在这里的,有林家族内同一批参加科举的孩子,以及在林家附学的人。

这么做是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也让他们提前适应科举的氛围。

大家既是同伴,也是竞争对手,自家人先学着相处,之后出去才不会露怯。

此次县试,林家有五个孩童参加,从八岁到十四不等,年纪再大一点就没有了。

以林家的教育水平,还真没有超过十四还在参加县试的,如果有,早被长辈安排去学别的了。实在是资质太差,就别挣扎浪费时间了。

附学之人要么是林家亲眷的孩子,要么是附近有些家资乡绅富户的孩子,只有少数几个是贫苦之人。

没办法,这年头读书的花销惊人,普通人压根养不起。

这几个都是附近私塾先生推荐过来的,他们聪慧又勤勉,就是家里实在没钱,不仅交不起束脩,更没钱买笔墨。

介于他们确实聪明,林家把人收下来,学习花费也由林家出,算是免费资助。

但这种情况比较是少数,须得严格把关,不然林家有再大的家产,也支撑不起。

因此这十几年来,这样的孩子也不足十个,其中这一届是最多的,有三人。

他们都在族学上学,相互都认识,只是这段时间同吃同住,让关系更亲密一些。

苏叶算是外来的,此前甚至没见过,但她的身份,是林家嫡系,又是林家最出息的林如海长子,身份绝对不一般。

这般大的孩子,还没学会大人的谄媚和势利,又因为她的临时加入怀有警惕之心,因此没人主动上前说话。

这是正常的,这个时候考科举是比较麻烦的,光证明就需要秀才及以上有功名之人作保,然后需要五名考生互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