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不可为,他还能如何,只好客客气气的宣读完圣旨,憋着气被人带下去了。

索性戚十一任性,苏叶派来的大管事可是个人精,他是专门挑中送过来的理政人才。

武有戚十一和苏合,文有毛鑫和迪古,毛鑫是律法学院培养的人才之一。

他是个天才,学习律法和工业都非常快,不过年就完成了全部课业,通过考核后,申请回内陆考科举,因为他想当改革的先锋,就要先考中科举,率先爬上高位再说。

这样聪慧的人,在四书五经方面还过得去,可在诗词歌赋上天生缺一根筋。

然而现在的科举,写诗作赋是必备技能,且在全卷中占比分数极高。

因而他只考到了秀才,就再无寸进,苏叶只好培养他提升政事能力和政治敏感度。

先送去各地当师爷,对各处有个基本了解,然后捐了一个小官在京城朝堂观摩学习,结合学到的律法政治思想知识,分析改革方案。

再好的方案,想要落实,都要因时因地,一点点渗透,潜移默化,再顺理成章变革。

步子不能一下子跨得太大,会导致两极分化,因而有了方向,执行还需要一点点优化。

而这就需要聪明人长年累月按照现在的思想和习俗,想尽各种办法去实现。

毛鑫就是这个人选之一,现调来大漠,是为了打磨能力,积累经验。

他作为文官,专门管理草原上内政。

而迪古,专门负责个商贸市场建立,算是从粮商会中选出来的能干人,他属于毛鑫管理,可在商业方面又是独立运营。

军队,文政,钱财,方权力交叉又互不影响,谁也不能一言堂。

戚十一对于她这种明显分权的行为,丝毫不放在心上,而戚家,之前就说了,戚家本来也没谋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