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也可以?”官员惊讶,不是都要立国了吗?别国的人还能在大楚做官?

“有啥不可以的,说到底看似是国主,其实比分封还不如,历史上周朝那些封地氏族,不照样能去镐京当官,一样的一样的。”

英亲王虽然这样说,心里却道,啧啧,野心可真不小,这是打算把大楚打造成盛世大唐啊!包容并蓄,外族人也能入朝为官。不,或许比大唐还要辉煌,毕竟现在大楚的版图,已经超过大唐了,再打下去,或许并不比成吉思汗的成就差。

想想他都有点佩服了,也觉得之前想搞事的自己,简直是脑子进水了。

跟这样的人斗,嘶~,他摸了摸自己脑袋,还在!再摸摸脖子,没有那吓人的血线,还好还好!

官员闻言,心里稍稍安慰,同时下定决心,儿子不行,就培养孙子!

他必须让孙子回来当官,这样等他死后,也有理由荣归故里,可不能安葬在异国他乡。

脑海里盘算着各种主意,渐渐把纠结和不甘抛到一边,开始计划起来,“那我们得带上一些夫子,学堂先建起来,缺什么不能缺教育。”

英亲王瞥他一眼,知道他打什么主意,倒也没反对,“行,你想办法忽悠一些时运不济的书生跟我们走,不管以后是当官,还是当夫子,都需要人。”

他可是徒家血脉,孩子们离开大楚,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哪儿,必须学习中原文化。

两人开始商量起,需要带走哪些人,准备哪些物资,以及怎么招到合适的兵丁。

宋将军的军营倒是可以帮忙训练,但他们也需要一个会带兵打仗的人,不然没有良将,就是散兵游勇罢了,成不了器。

这样的场景出现在很多宗室王爷府邸,他们一边兴奋,一边谋划着,有对未来的担忧,但更多的还是激动向往。

这可是立国的功业,可以载入史册的。

啊,对了,是不是那些会写史的,也借一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