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二十年时间,科学院已经积累足够多的专利,所赚到的收益可以成立专门基金,以后只用被动收益就足够研究院源源不断研究,并在全国各地建立分院了。”
有关于基金这一项,苏叶之前还没怎么透露过,实在这些士大夫对商业的不看重,已经刻进了骨子里,林如海被她熏陶这么多年,也仅仅是改变一些观念,并没完全放在心上。
至于基金的建立和完善,她打算交给玄玉去做。
这才是她从小培养,完全按照她想要的人才标准发展起来的。
别看林玄玉表面和父亲一样,都是这个年代正统儒雅的读书人,内里早就歪了。正好用林玄玉接林如海的班,父子二人成为大楚历史上第一代第二代研究院院长,必定青史留名。
作为读书人,想来林如海愿意留下这样的名声,比让他在官场身居高位还要让他欣喜。
“由朝廷管理企业,这样真的好吗?”林如海依然有顾虑,管理企业就是商人,朝廷官员好不容易考上进士,哪里愿意从事商贾工作。
他们一定会死抓着与民争利这一点不放,再有,钢铁的前景他看得见,未来收益一定是庞大的数字,那些人守着宝山,真能忍得住?
“这是必须的,”苏叶顿了顿,说出朝廷目前的困局,“大楚现在主要税收是农业税,人头税,商业税,海关贸易税。农业税让百姓负担极重,且随着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价格越来越低,收上来的税比往年打了一个折扣。”
要知道从海外进口粮食,是不收税的。
苏叶为了让大楚实现人□□发式增长,早在开海禁时,就让大臣上折,促进部分商品零关税进口。
粮食就是其中一种,粮食多了,就养得起更多的人,就能占更多地盘。
因此这些年进口的大宗商品中,粮食是主要产品之一,其中包括稻谷,玉米,土豆,大豆,以及多种农产品。
这些商品冲击着大楚粮食市场,让粮食价格一降再降。
当然了,其中粮商会的作用毋庸置疑,各种手段齐上阵,粮价是十年前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