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

在朝多年,侍奉过两任君主,姚谦深谙官场道理,亦懂得以古为鉴。伴君如伴虎,然而帝王君主的性格往往能决定一朝的面貌。前朝孝皇,事母至孝,加之性格温和近乎软弱,朝政长期为其时太后及其人马所把持,当朝太后即为太皇太后一族之女。

“说得极是。再者,尚书与相国素来交好,不与相国谛亲,又该与谁家结盟。”

姚谦摸不清皇帝的用意,未敢轻待,连忙恭敬道:“臣不敢。”

皇帝轻哼一声。

“皇上。”皇帝近侍善尚及时进来。

姚谦顿时松口气,听见善尚禀道:“皇上,卫尉大人回来了。”

姚谦心一凛!卫尉煌玉堂?皇上为什么召见他?

即位之初,少年天子即利用太后与太皇太后之间的不和,将太皇太后跟前的红人——权倾一时的重臣、六卿之首的太宰宋郢下狱去职。朝中宋党领着一群年轻朝官长跪殿外请命,甚至将国子监的士子牵涉在内,罢朝罢学,让朝政停摆,以对少年皇帝施压。少年皇帝不为所动,下令六军清场,给予十二个时辰宽限,对逾时仍冥顽不灵罢朝罢学者,或下狱或去职或流放或剥夺科考资格;同年更打破皇朝陈规,特举两次科考,拔擢一批年轻朝官,取代被拔除的宋党一徒,成就一批拥护皇帝的势力。当时统领六军的,即为原来管辖东宫六率的统领煌玉堂。

“玉堂参见皇上。”姚谦见煌玉堂走进来,站定在一旁。

皇帝出动禁卫统领,想必是极为重要重视之事。当年还是东宫的皇帝,在太后暗地支持下建立东宫六率禁卫;即位后,将原有东宫六率军府扩充为禁军十二卫,以卫尉煌玉堂掌皇宫诸门屯兵兼领皇帝近身侍卫,以中尉展延统领皇城驻兵。除此之外,据传皇帝尚有一支为数百多人的精锐卫军,这些卫军隐在暗处,专门为皇帝扫除障碍。卫尉与中尉皆出身东宫六率,是皇帝私人亲信;朝中新进年轻朝官,又以皇帝马首是瞻,如此,皇城内外,皆在皇帝势力掌握下。

顷刻间,姚谦内心已寻思百转。只听得皇帝说道:“玉堂,你回来了。查到了什么?”

“皇上猜想得没错。不过,奇怪的是,名字有一字之差。”

“是吗?”皇帝点点头。“朕明白了,你先下去吧。”

姚谦满是狐疑,但又不敢擅自发问。卫尉离开后,皇帝才负着手,转向姚谦。

“尚书,”冷眸彷佛洞悉一切。“尚书府与相府联姻,乃可喜可贺之事,不过,你打算怎么处置殷重煜之女?她上京来投靠你,不是吗?”

姚谦大惊。“这……皇上怎么会知道?”

“你不必多问。朕问你,那殷莫愁人呢?你打算怎么安排?”

“这……”姚谦顿时语塞。这一瞬间,他心思又已飞快转了好几回,有了许多揣测。他怎么也没想到皇帝召他入宫竟是为了这件事。“回皇上,臣目前暂时将殷莫愁安置在府中,生活起居都差人侍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