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的去王姨娘那儿亲自坐镇,别的都不管了。
顾临很闷,非常闷。
这种代班的事情彻底吃力不讨好,作好应该,做不好该死。她自认能够做得好…
但是做得太好,将来婆母会觉得深受威胁,认为她要抢权。做得不好,那些贼精
油滑的管家们就能三十六计使遍, 让她令发不出正门。
这时候就感慨,能当替死鬼的妯娌太少,连推诿都没得推诿。
照家里小排行,二爷上面本来有个哥哥子玉,七岁上夭折了。婆母自然把满腔母
爱都灌顶给这个二爷子璎。
三爷子琪是庶子,只小二爷两岁,但这个双十年华的三爷非常争气,人家是正经
的三甲同进士出身,带着媳妇儿远赴济南当县令了,大有永不回头的气概。三节
送礼到家外,也就偶尔让弟妹写信给她…当初这个县令是顾临帮着活动的,这个
小叔咬牙,只求离家越远越好,贵州他也去了!
再往下数,是四爷子珞,这倒是个嫡的,今年十三。但是公爹对自己老婆实在没
信心了,瞧她硬生生养废了二爷,痛心疾首,子珞四爷五岁就送回杭州老家,让
太子太傅致仕的老太爷亲自督导,果然是个有出息的,去年刚中了秀才,还很有
志气的要金榜题名才娶亲。
五爷子琯,是个小可怜蛋儿。最小的庶子,姨娘早早的没了。婆母看他格外不顺
眼…不外乎当年生他的姨娘年轻貌美又侍宠而娇,一整个母债子还。那时顾临刚
嫁过来,发配梧桐院,这个小可怜蛋儿饿到来她那荒草及腰的院子偷酸倒牙的青
杏子。
七岁大的孩子饿得像根豆芽儿,鞋拉搨袜拉搨的,顾临真的很不忍。妻妾相斗祸
延子孙啊…偷偷管饱了两年,接济衣服鞋袜,后来寻了个机会劝了公爹,让这个
九岁大的孩儿去书院读书,婆母眼不见心不烦,读多少书那还另计,最少礼部尚
书的公子,别在家里忍饥挨冻不是?
她是全了良心了,小叔子也都礼敬有加…五爷喊她还常常喊成「娘」。但远水救
不了近火啊!回头一看,就没个当替死鬼的妯娌,完全不顶用。
抚额深思后,她毅然决然缓开日常议事大会,直奔最硬的那块骨头--通房妾室
的遣散与其他。
下回四郎来,一定要叫他多多弄些补心的药材。这家子太不好相与了,使太多心
眼儿,真怕自己会无疾而终,等不到海阔天空的结局。
本来通房妾室是自己闹着要走的,应该没什么问题才对吧?何况顾临少奶奶很宽
容,没让她们净身出户…以前二爷赏的财物首饰尽可带走。只要照卖身契价银两
倍交出,就可以走人了。
比起那些赏赐,身价银不过是九牛一毛,这也不过就是谢家的一个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