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临江仙 染香群 1705 字 1个月前

都秀才是吧?每个人手上拿着折扇很风雅…可腰上谁没挂把剑啊?而且还不是装饰品,谁喝到兴起,都能拔剑耍上几手,不挂剑不会耍的他,才显得很希罕。

都文人是吧?但最后的余兴节目是骑马射柳…

要不是他有个大病初愈,不可劳累的借口,真把脸丢到姥姥家去了。

回来他气愤的写了很厚一叠的信去骂琯哥儿不够义气,很快的,得到琯哥儿的回信。对于二哥的气愤,他原本是不太理解,之后恍然大悟。二哥把啥都忘了嘛…再说二哥没打破脑袋前,也不是混文人那圈子的…至于纨绔的圈子,琯哥儿没那银子和环境理解。

其实大燕朝的文人,是历代最不好混的。诗词歌赋会是最好的,不能最少也要有策论底子,要跟人能辨正。举国疯书法,连军汉都讲究写字儿了,文人敢不更讲究吗?

这时代的文人虽然不用到文武双全,上马杀敌下马治民,但这是个崇高无上的追求。所以呢,会不会,耍两招华而不实的剑法是必要的。这种特别的连家世都列在科举中评分的制度,文人几乎是半个贵族,马一定养得起,而且还得骑得上…骑术稀松无所谓,但总不能跟娘儿们似的搭马车吧?

骑射杀敌不太可能,但骑马射柳这种风雅事是不能不会的。射不射得中还是两说,姿势漂亮总是要讲究的。

为什么人家挤破头要去书院读书呢?因为不是所有读书人都那么有钱,培养得起那么风雅又昂贵的兴趣。书院束修不便宜,但也总比自己养马养骑射师傅便宜太多了。

礼乐射御书数,书院的六艺虽然有偏,但不会连边都摸不着。别看琯哥儿年纪不大,为了吃饱穿暖的伟大志向,六艺大比他都名列前茅的--名次在前都有点银子当添头。

就连文人最流行的剑术,他都跟同窗学了点,出门不会太丢脸。看完琯哥儿的信,璎二爷悲泪了。

所以他才跟个好动儿似的,想把身体锻链得强一点儿…这该死的破烂前身,给他

留得是什么破底子…

剑还简单,顾临替他准备了一把古朴有品味的剑,一点都不花俏,低调的华贵。但让他伤心的是,顾临老说她学得都是皮毛,而且只学了那几种…却也会套漂亮的剑舞。

据她说,为了不让弟弟们出门被笑,所以剑术师傅督导的时候,她也看了些时候,所以能耍些剑招,省得偷懒的弟弟们唬她。

「…你就不怕我出门被笑?!」璎哥儿恼羞成怒了。

「你这不是身体不好吗?」顾临不解,「谁不知道你考完又病了一场?不会有人计较的。这些没什么,尽容易,学起来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