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小子凭什么认为自己有资格考这个举人?是不是把科举大业看得太容易,以为是树上的果子,抬手就摘?
谢尚书这厢吹胡子瞪眼睛,他的清客幕僚们却叫苦连天,痛不欲生。吼是吼得很凶,毕竟是自己儿子。除了怕他以为举业容易,令璎哥儿不准返祖籍,就京畿考更难考的秋闱,还是让自己的清客幕僚去帮儿子想办法了。
考童生前那段白话翻译时期,已经让这群清客幕僚痛苦过一轮了,没想到还要考举人…明年就考!而且已经很不讲理的璎二爷,这次更不讲理…要他们不管用什么办法,把前十次的举人应考题找出来…要知道三年一举,这要上溯到三十年前!找出来还不算数,还要把这些考古题的所有中举文章都找到,仔细点评优缺,并且整理出一套容易消化又简明易懂的准则出来。
这该是多大的工程啊?!
可璎二爷管他们么?不,他不管。现在他每天可是很忙的,早起晨练不可少,张空弦一百也免不了,每日溜溜马也是铁打不动的行程…其实他比较想念摩托车。油门一催就跑,没见过哪辆摩托车还会耍脾气,自行翘孤轮,非每日培养一下感情…
很可惜,大燕朝产马不产摩托车。公子代步非马不可。
所以他真的是鸡鸣即起,天都没亮透就开始打熬筋骨。没办法,这时代没电灯,有天光就要尽量利用…可不想年纪轻轻就把眼睛弄出个近视眼。
等打熬完了,擦身换衣吃饭,就开始准考生的生活,囫囵吞枣的把孔孟背下来再说。四书五经全背熟?你傻了吧?大燕朝科举又不考填充题。现在他的毛病是不会引经据典,文章看起来不够古人,也就是学问底子太薄。
引经据典,最好的不就是孔庙里那两位?论语挺好背,孔老夫子讲话简洁,没事。孟老先生就啰嗦多了,背起来挺咬舌头,还容易缺字落段。
不过想想前世考了二十几年的试,科目更多,书包重得足以当凶器,还是链锤等级的凶器。不定时小考,每月月考…物理化学还更天书呢,英文根本是外星语言,不也都这么考过来了?
当了职业军人就不考?别闹了。其他就不提了,光说某些军事准则就好。单本就有当钝器的潜质。跟那堆课本和参考书比起来…孔老夫子和孟老先生亲切可爱多了…最少他们不会年年修订,逼你重背,而且页数相对之下,少很多。
至于考古题和策论范例,老爹养的那群清客幕僚总不要白吃饭对不?虽然不太放心,不过琯哥儿打了包票,他现在能做的、该做的,就是赶紧把这两本书背个滚瓜烂熟。
但腊月初一这一天,他却抛下雷打不动的计划表,一个人都不带,天不亮就出门,一直到中午才兴奋又忐忑的回来,小心翼翼的抱着一个匣子。
顾临一早没看到他就吓了一跳,担心了一上午。看到他回来才把心放下,瞋着他,「少吃了一顿药呢!吃饭了没有?没?早饭和午饭都没有?你做什么去了!?」扬声要传午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