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虽快,却还是挨了璎哥儿脱下来的一只鞋。但他还是一路贼笑着跑回去,跑向他那个笑起来甜得跟荔枝一样的新婚娘子,心里甜丝丝的,吞了一大嗓子蜜似的。
临江仙 后记
顾临在县门内衙看着太夫人写来的信。
当初他们启程时,太夫人出乎意料之外的镇守到他们离开,谢夫人只能朝着他们死命丢眼刀,连句话都没得说。
讲起来,顾临佩服的人很少,但对太夫人,甚至比祖母还佩服…祖母好歹是傅氏嫡传,身怀绝技,太夫人可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寻常妇人。却能发挥璎哥儿口中“定海神针”强大法力,在后宅稳若泰山,举重若轻的镇住场子,这实在太不简单了。
与之相较之下,顾临觉得自己实在太嫩,性子太急,总是用武力镇压,没耐心和那些吃饱没事干的人慢慢磨。
没想到,她还是把太夫人看得太浅了。
太夫人用很淡的口吻说,她终于将珞哥儿的亲事给订下了,门当户对,正二品太仆寺长卿,母亲出身极贵,却知书达礼,小娘子王小姐也类母,聪明伶俐,难得不跳脱守礼本分。
最重要的是,满足了谢夫人攀上皇亲国戚的愿望--王小姐是定国长公主唯一的孙女。
定国长公主谁?是宁帝一母同胞的姊姊,前皇的嫡长女。宁帝初即位时年纪尚轻,长公主一路扶持,耽误了年华。地位一稳就功成身退的尚给一个三品小官,不再过问国事。极受宁帝敬重,厮见时坚持不行国礼行家礼,赐号定国,连长公主的女儿都封为安国郡主。若不是长公主坚辞,差点儿连孙女都封了。想了一会儿,才恍然想起某个庶妹跟她提过这位身分尊贵的王小姐,小名笑笑。当然不是真的名字,只是爽朗大方,在闺秀圈子里是个爱笑的,又不看人下菜碟,是难得的千金小姐。
看到信末,顾临倒是真的笑了。太夫人不无促挟的说,“一物降一物,京城谢府终有宁日也。”想来谢夫人大概也就只能高兴到娶亲时…定国长公主的孙女,安国郡主的嫡女,不说那坚如磐石的娘家撑腰,这样有手段知进退的长公主教养出来的孙女,会是好相与之辈?
她对太夫人的敬佩又深了一层。
这京城到闽地,真不是普通的远。不说津哥儿累病了,让她忧心的抱在怀里抱了一路,弟妹又把她吓着了--进门两个月,喜脉月余,可说是过门喜了。有孕的有孕,病的病,她不免焦躁些,路上又不甚太平,也就少了耐性,掀帘打发那些没路用的小瘪三,璎哥儿倒是司空见惯,把琯哥儿吓了个不轻。幸好都没造成什么太大的麻烦,他们终究平安抵达闽地。只是璎哥儿怆然的看着县衙半天,嘀咕着,“靠,唐山县…还真的有个唐山县…我还以为是行文错误,真的有…真的是…”等安顿下来,璎哥儿才吞吞吐吐的说,那个“赵国英”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没错,祖先却是“唐山过台湾”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