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很快就验证出来了,俞晁收到了亲切称呼着“虞先生”的短信。
这个名字对应的是一家全国连锁的大型母婴用品店,购物结账时店员会邀请顾客登记成会员,说这样会将日常活动推送给孕妈,也会更新一些孕产类知识。
此外,若是在店内购物时用强汇银行信用卡,不仅可以享受银行信用卡的折扣, 还可以赠送一对非常知名且被普遍下载运用的孕产类app——“准妈妈伴侣”一年的会员。
一年的会员足够包含整个孕期, 会员价格也不低, 所以很多的孕妈只会觉得这是一件相当划算的买卖,店员则会不断夸赞两人感情好,说准爸爸需要多学习孕期的知识来减轻孕妈妈的压力,这话术怎么听都非常正确,能哄得人连连点头。
80的孕妈妈会当场让自己和老公都下载注册, 以期未来一起学习面对;剩下的20在回去后也会让老公注册,毕竟送的会员不用白不用, 如果送人那也得孕期接近, 不然超出这个期限就过期了, 这不就浪费了吗?
彭青亦发来了大量的截图,让人震惊的是, 同样的一个app,在填写性别信息时, 填写“男”和“女”,反馈出来的界面内容大不相同。
若是女性,“准妈妈伴侣”的内容都是一些科学怀孕的知识,免费的网上问诊服务,以及更为便捷的数据记录功能。还有同样由孕妇组成的几个论坛,一个用来求助以及分享经验,另一个用来进行二手物品流通,每一个功能都非常实用,界面干净,一目了然,难怪用户数量非常多。
而如果是男性,则处处暗藏玄机。
主页确实还是大差不差的科普知识,当然会意思意思在标题上写着一些“准爸爸需要知道的孕期50条知识”,“让妻子舒心度过孕期,爸爸应该怎么做?”,“爸爸应该看懂的产检指标”等看起来非常精准有用的内容。
不过更精准的还在后头。
有可以看的内容。
有可以“流通”的“商品”。
论坛里不再是生产的经验分享,而是拉到最后才“图穷匕见”的擦边视频和照片,后面会跟着一句:“有意者点开头像私聊哦”;二手物品流通的品类也不再是穿不上的宝宝衣物,不是喝不完的奶粉,而是定位后推送的“同城按摩店”,是“支持□□”。
彭青亦还发来一条:“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同样的软件推送给男女的内容会大不一样,这么说起来,你知道吗?我先前做产检的时候,有男的在产科医院外面分发小卡片,就插在驾驶位车窗上,这群人就是知道了你们是孕妇家庭,精准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