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琬曾经非常喜欢这个比自己小了足足十岁的妹妹,董琰出生以后,董琬抱着她,背着她,带着她一起玩耍,既是长姊,又像个小母亲。
而那时的董琰也非常依赖长姊,在董琬出嫁的时候,她们的母亲还没掉泪,董琰已经抢先哭成了个小泪人儿,还说要跟着姊姊一起出嫁,要和姊姊一辈子在一起。
「姊姊,你要快点好起来。」董琰忍不住劝道。「就算不为你自己,只为了大郎、二郎,你也要努力闯过这一关啊。」
大郎、二郎是董琬所生的两个儿子,大郎叫萧正晗,二郎叫萧正昭,都是他们的皇帝爷爷文宣帝亲自御赐的名字。
本来还应该有个三郎,可惜这孩子命苦,出生不过三日就夭折了,因为他的猝然逝去,让原本产后就身体虚弱的董琬大受打击,埋下病根。
董琬本就难产,加上心伤,直到现在事情已过去三个月,她的下身依然断断续续在出血,精通妇科的太医和民间的妇科圣手请来了好几个,针灸、汤药一直没断,却始终不见好转。
对于古代的女人来说,每一次生育都是过一次鬼门关。
听妹妹提及自己的两个儿子,董琬的眼神亮了一亮,但是随即又黯淡下去。
董琬似乎能感觉到某种神秘的力量从她的体内一点点抽去了她的生机,她想好起来,她还眷恋着丈夫,疼惜着儿子,可是她就是无法恢复健康,她连自己挣扎着坐起的力气都没有。
这种感觉很可怕,也让董琬的脾气变得古怪,她经常发脾气,有时候又会莫名其妙地痛哭,整个蝠阁伺候的人都被她弄得有点神经质,气氛紧张得不得了。
以前纪王府的人都说王妃是个温柔贤慧的人,都愿意围绕着她转,现在却再也没有人愿意主动到她面前,就连大郎、二郎,其实也不怎么愿意依偎到董琬床前了。
董琬看着眼神澄澈、表情纯良的妹妹,心里百转千折,五味杂陈。
董琬的病很重,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
父母来探望她时,母亲董崔氏和董琬说了真心话,母亲说,如果她真的有个三长两短,母亲会安排董琰嫁进纪王府,这样才能好好照顾大郎和二郎。
不过据说父亲董从益并不太同意母亲的安排。一直以来,董从益都更偏疼活泼伶俐的小女儿董琰,他更希望为董琰挑选一个真正的如意郎君,让小女儿也和长女一样风光大嫁,而不是年纪轻轻就送去给纪王做续弦,当大郎、二郎的继母。
对于董从益来说,董琬、董琰都是他的女儿,他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他认为董琰没有任何义务去接管姊姊留下来的烂摊子,说白了,董琰不欠姊姊的,她应该享有自己的婚姻。
董琬明白母亲说出那番话,是真心替她和她的孩子着想,可是从私心说,董琬更喜欢父亲的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