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样出色的大小姐是个嫡子就更好了。若是嫡子,何愁沈家不能重振昨日荣光,重新在京城立足——许多人都忍不住这样唏嘘着。
但沈云端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女儿身而遗憾。她喜欢自己是个女孩儿,是个身分如此高贵的女孩儿。如若她是男儿身,谁知道沈家长辈为了家族荣光,还会将她压榨成什么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
十六岁的沈大小姐该谈亲事了,所以原本教授沈云端课业的二十几位教师,在认定大小姐学有所成之后,那些琴棋书画相关的、女红厨事之类的教席,都在拿了厚厚的谢师礼之后,被恭送出府。有意归家的,遣人一路送回故里,再远都送;有意另寻新东主的,也安排妥当,总之皆大欢喜。财大气粗又极爱脸面的沈家,任何举止、行事上就算无法面面俱到,也断不容许教人说声失礼。
剩下的教师,其实也就是一些教养嬷嬷了。这些人共有六个,其中有三个是自幼就跟在沈云端身边,一个教她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各方面的礼仪;一个盯着她食衣住行穿着打扮上的仪态;第三个则是跟着沈云端,帮她管理居处的所有琐事,包括丫鬟与名下私产,并且根据随时发生的情况,提点沈云端如何理家管人,藉此了解人情世故,并学会如何当一个主子。
另外三个嬷嬷虽是外聘进来,时日也不算久,但来历可不凡,皆是皇家恩典放出来的一流礼仪大家,向来是每个高门大户趋之若鹜想要招揽进来供奉着的。以沈家远在凤阳的情况来说,照理说是不可能一口气就得到三名嬷嬷,但沈老太君本身出身京城大家,幼年时更与当今太后有过几年情谊,对于这样的小事,只消请人进宫说一声,对太后来说并不是什么为难的事,何况沈家如今情况,太后就算给予任何方便,也不会在政治上有什么变动,于是在早几年前就允了。
皇家教养嬷嬷的名头大于实质用处。所以沈云端的主要教养嬷嬷仍然是自小陪着她的那三位,而这三位从皇家请回来养老的大神,也就好吃好喝地供养着,平日陪在老太君身边说笑的时间多过盯着沈云端的言行举止。每旬三日讲课日,说的是皇家规范,命妇觐见礼仪,再者就是三从四德之类的东西,其实这些东西,沈云端那庞大的教师群早就教过无数遍了,就算沈云端再不学无术,也可以倒背如流了。
沈老太君一切的努力与造势,都是为了将孙女嫁进京城里去,而且得是京城的高门大户,并且这个高门大户还得同意日后沈云端若生了第二个儿子,必须过继回沈家,支撑起沈家的门户!
在半年来的挑挑捡捡中,京城所有适婚的、未谈亲事的青年才俊,都被沈老太君与沈夫人给仔仔细细挑了个遍。当然,并不是每个她们看得上眼的大户都会看得上沈家这样落败的人家,那些也得从名单里划掉。
不再暄赫的沈家,其实也有其优势。至少,沈家非常的富有,而且,失去政治权势的沈家,与任何一个大户结亲,都绝不可能遭致皇家猜忌。对一些当权的官宦世家来说,清贵的沈家未尝不是一个适合的选择。
婆媳俩忙了大半年,以最严苛的标准去选择淘汰,写在最终名单上的,就只有三户人家了。
「长信侯叶家次子,威远伯张家四子,以及……永昌公周家三子……这个周家,可是当今皇后母家,未免也太显赫了……他们真有与我们结亲的意向吗?」沈夫人轻咳了两声,接过随身丫鬟端过来的冰糖炖梨汤喝了两口,才以中气不足的声音说道。
老太君指着纸上写在最后的那个名字,缓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