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了数日,牛辉玉的伤好得差不多了,此时牛鸿玉也由县城回来,种了三个月的秋麦终于要收成了,趁着天气尚未转阴前,连同牛家小弟在内,五个人一起下田。
牛双玉是打酱油的,负责送饭、送水以及偶尔拾点麦穗,她大部分时间都坐在田埂上,看家中大小男人挥汗收割。
两亩地只花了一天半就割完了,打麦子、晒麦粒却用了五天,当一袋袋金黄色的麦子放入储粮的屋子里,大家都开心的笑了,几个月的辛劳是值得的,这些打下来的麦子磨成粉够他们吃上一年了,不用缴税真好。
没几日,冬季里的第一场雪来了,不大,约下了半个时辰,地面上覆盖一层淡淡的银白。
紧邻年关,牛家两个哥哥也没再去城里上工,家里的粮食足够过一个冬,等明年开春后,春稻就能播种了。
一切往好的方面发展,牛家只会越过越兴盛,把失去父母的欢笑找回来,重造一个家。
“我决定了,我要卖煎饼。”
在看到自家种麦磨成粉白的白面后,牛双玉忽地想起在学校门口的巷子里有间做了七十年的老饼店,里面只卖一种用平底锅“烤”得香喷喷的薄饼,香脆可口,久嚼不腻。
那叫煎饼,有芝麻口味、花生口味、海苔口味、巧克力口味、盐味、蒜味、原味,以及她最爱的蜂蜜煎饼。
赵冬雷用两个月的时间搜集到三坛子蜂蜜,她一闻到蜂蜜味就嘴馋了,想做成各式甜点。
蜂蜜蛋糕她也会做,但是嫌打蛋泡太累了,她做十次有八次失败,明明是同样的配料,可是做出来不是太甜,便是蛋液没打散结成块;要不就是过焦或是没烤膨,软趴趴的像萝卜糕般黏在锅底。
她自认没有厨艺天分,简单的烹煮还行,炒个菜、炖个汤、熬个酱什么的都可以,就是不能自个儿加太多奇怪的调料。
所以古代的生活非常适合她,步调慢,口味单一,没有咖哩、芥末、鱼露、玫瑰盐等调味,不用复杂的程序就能煮出好味道。
牛双玉不只一次庆幸牛家的兄弟都很好养,她煮什么就吃什么,烤条红薯也吃得津津有味,不像某人特别挑嘴,老是嫌菜淡,鱼没入味,肉不够嫩,饭煮得太干等等。
“小扁豆,你要卖煎饼就卖煎饼,我可没阻止你。”犯不着瞪他,她一向说风就是雨,没人拦得住。
算你识相,不过……“赵冬雷,我上次警告你不许再叫我小扁豆,你真想享用一顿巴豆大餐?”
“我忘了。”他神态自若的耸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