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说也奇怪,东伏羲这位世子爷来了之后,盗贼登门或是因细故而争执的事件少了很多,还有好几个世家子弟都不请自来,申明要在东伏羲下边做事。
指挥哪还坐得住,这一个个都是上京出了名的纨裤,兵马司要是收了这些人,不就成了轨裤大本营?可不收,这些人的来头一个个都得罪不起。
他想了想,反正他们都想在东王世子手下做事,要头疼也轮不到他,因此他一个收,两个收,收得很快乐,没多久,东伏羲的人手已经够编出一支巡夜兵卒了。
东伏羲也不客气,管你是侯府的嫡子还是什么六部的谁谁谁,既然在他手上,就是他的部下,该干么就干么去,谁想要特权,先看他的拳头答不答应。
东伏羲去西北的三年,上京还真是乱得可以,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调戏妇女、骚扰姑娘、偷抢拐骗,这些上不了大理寺的小事,全归五城兵马司处理,案件积攒下来,堆积如山,令指挥头痛不已。
然而东仗羲破案迅速,逮着了人,证据确凿,二话不说先揍成猪头再说,可要是情有可原,他也会斟酌情况,自掏腰包把事情给抹平了,给那心生悔意的人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因为他打一拳又给一个車的作风,百姓、商贾偏爱他到一个不行,街头请喝茶,到了街尾请吃饭的事情屡见不鲜。
多亏他的雷厉风行,几个月下来,只要是他带头巡夜的区域,宵小近乎绝迹。
指挥可乐了,心里暗忖,兵马司有东王世子这员猛将,他应该离升官之路不远了,因此对东伏羲的态度也就越发恭谨,东伏羲说什么,他就应什么,一些部下们有时候还真的弄不清楚这兵马司的头头到底是谁。
东伏羲在兵马司轻松愉快,他可是干给皇帝看的,心道:您瞧,您让我到这地方来,我来了,还做得风生水起,那您答应爷的事呢?
皇帝看在他真的任劳任怨的分上,也说话算话,终于传下圣旨。
赐婚的旨意一下,在京城刮起一阵旋风,东王世子配上延安郡主,同样的两个人,这是二度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