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页

吾妻是妾 陈毓华 1017 字 1个月前

「孩子们都这么说了,你也别那么坚持。天气冷,了不起棉袄多穿几件,火盆多生几个,还能难得倒人吗?你别把孩子和我都当成一捏就碎的豆腐。」巴氏对于相公要只身赴任这点坚持不赞同、不退让。

褒正涛环顾三个女人坚定的面孔,家里的女人通同一气站在同一阵在线,他是该高兴还是压力啊?

也罢,她们既然想跟着他,那就一起吧!

褒正涛的决定被三个女子给翻盘,举家随着家中的顶梁柱他迁,铁板钉钉的就这么决定了。

【第七章 北越喜相逢】

到骈州就任的日子给得宽松,打包准备也就悠着来。

既然全家都要一起走,能不能再回来没个数,夫妻俩商量,最后决定把宅子给卖了,路途变量多,身边多放点银子总不会有错。

一进宅子虽然不大,连同家具一块卖,再加上被男主人打理得别致的亭台楼阁小院,因此很快脱手。

褒曼的事业正要起步,虽然这时放手有点可惜,不过她也不恋栈。用人不疑,她信得过李氏夫妻,再说同安县有生意可以做,北地何尝不能?

褒姒却很舍不得,北越多远哪,同安这边的生意她们肯定鞭长莫及,就算一开始几年还能照着本来的规划走,可往后呢?

褒曼知道姊姊担心什么,她用非洲卖球鞋的故事激励褒姒,当然她稍微修饰了一些名词。

「有一天,两个做鞋子的商人去到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凉地方,他们都是来这里开创新事业的,到了那地方之后,两人迫不及待的出去看看这里都流行些什么,却赫然发现那边的人几乎都不穿鞋,第一个卖鞋的商人心想:『完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第二个鞋商心想:『太好了,这里的人都没有鞋穿!』这故事告诉我们人要乐观思考,凡事往好的一面想。」

「你去哪看来的故事?」褒姒觉得小妹和以前大大的不同了,居然会说故事激励人,这故事的确让她不那么介怀了。

「不就是从你最嫌弃,骂我不务正业老是抱着看的话本?再说,往后我们的事业要是做大了,哪可能事必躬亲打理所有的铺子,趁这机会培养好的管理人手,再好不过了。」往长远来看,要学着适当的放手,路才能越走越长远。

褒姒感叹的拉了拉褒曼的发。「我怎么有种感觉,好像我亲爱的妹妹一下子就长大了,长大到我有些不认识了。」

同安县的两家铺子就此交给了李大和陈氏管理,至于做胸衣的技术她也不藏拙,全教给了陈氏,衣裙方面她承诺每个月都会将新的设计稿寄回来,陈氏只要让下面的女红和绣工按款式裁剪缝制就可以了。

褒正涛忙着和新到任的知县交接,同安县民们也接获褒正涛要他调的消息,依依不舍之下,几乎每天都有各乡镇村落的人轮流来见他致意,乡下百姓纯朴感性,有的送鸡鸭鹅水果青菜,他仍是推卸了,乡绅们也几乎两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推辞不过去,每天只能醉醺醺回家,一躺下便呼呼睡了过去。

要搬家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拉拉杂杂的事情一大堆,这些就全落在巴氏身上,褒姒帮着打打下手。仆役们该搬的搬、该送的送人,该打包装箱的一样不漏,因此打包工作倒也顺利。

既然宅子卖了,下人们也用不了这么多,褒正涛的根基浅,除开巴氏身边伺候的是她带来的娘家人,褒氏姊妹身边的大丫头是她母亲陪嫁的家生子,其余粗使仆佣多是在同安县聘雇来的,在询问过他们的意愿后,纷纷给了遣散金和工钱让那些人都回家去了。

毕竟他们要去的是遥远的北越,没有人想离乡背井去那么远又荒凉的地方,这是人之常情也能理解。

到了出发日,七、八辆马车一路向北而去,夏衣换成了挟衣,再换成两层丝麻毛料的袄子,再换成斗篷和手炉不离身。路也不好走,一群人走走停停,几乎快要过去半个冬天之后,终于平安顺利的来到北越骈州。

骈州城的城墙修筑得异常坚固,高达十几公尺全由巨大的条石和青砖一层层夯筑,城门口和垛墙上旗帜鲜明,值日的士兵不懈的坚守在w位上,让人精神振奋。

进了城门,是一条双十大街,在银白的雪地里露出些许用卵石铺就的道路,除此之外什么也看不到,全部覆盖在雪的世界里。

北方的宅子简单,不管有多大,就是一个四合院套着一个四合院,只要分清楚东南西北就能知道哪里是正院,哪里是正房。

褒正涛的宅子就在知府府署后院,黑漆门扇,宅子非常广阔宽敞,足足有三间三进,穿堂、退步、抱厦一应倶全,带有活水的花园如今结成冰,成了一个灰扑扑的景点角种了各种耐寒的植物,水桶粗的松树,掉光树叶的树冠把退步都笼罩在其中,当夏日来临时,一片浓荫,遮阳蔽日一定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