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说岔了,我们能有如今,是靠大家齐心努力得来的。」伏幼夹了一块豆腐给她爹。
一根筷子再坚硬也只是一根筷子,力量怎么也比不过一整捆筷子。
二柱子见状,也给他爹娘各舀了一汤匙兔丁肉。「爹娘,这好吃。」
丘氏看儿子吃得香甜又体贴,又见一大家子笑语晏晏,所有的辛劳都抛到脑后,为谁辛苦为谁忙?不就为了一家人能和和乐乐地团聚在一起。
第十章 即刻进京
说说笑笑间,众人得知李浣过两天便得赶回去干活儿,丘氏则是因为打的杂工到年前已经结束,正在考虑要和丈夫一起回去重新找新的活计,还是让丈夫一个人先走。
「哥,你那铁铺子干脆就甭回去了,干了那么些年,你那东家只顾着提拔亲戚,重活都是你在干,也没见他对你好,这事呢,妹妹本来是想让你们歇两天再提的,不如,你和嫂子就留下来。」
李浣夫妻对看一眼。「没道理我和你嫂子留在这里吃白饭。」
「大哥,你也太看得起妹妹了,我手头上是攒了些银子没错,酱菜的生意也还可以,哎哟,我说这一堆做啥呢,我啊是想你和嫂子留下来帮我管着铺子。」
「你想开铺子?那可不是玩的。」像他们这种在最底层挣扎过活的人来说,开铺子那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事情。
「大哥不知道,咱们娘做的酱菜可受欢迎了,囡囡和我说要不开个酱菜园,酱菜可以一坛一坛的卖,钱、技术都不是问题,可管铺子我是个妇道人家不好出面,你妹婿他们父子也各自有事儿忙着,你就当帮帮妹妹吧,再说你和嫂子长年都在外头,如今爹娘也有年纪了,二柱子也需要有个人管着,所以就别走了。」李氏照着女儿教她的话说了。
「可我东家那边……」李浣很是意动。
不是不想回来,是不能,家中好几口人的生计都靠他和妻子支撑着,但若是能像妹妹说的回家看顾着爹娘和孩子,有什么不好?他打铁了那么些年,对东家的心也凉得很。
看着孩子和妻子都眼巴巴的瞧自己,再看见爹娘那渴盼的神色,李浣终于下定了决心,「我先去和东家知会一声再过来。」
「太好了!」众人一阵欢呼。
伏家人过了元宵便热热烈烈的忙活开来,寻地点、找铺面,李浣也辞了工,过来帮忙,丘氏则是随着婆母帮着小姑忙酱菜园的事,一来二去和园里的众人很快打成了一片。
铺子一下要找两间,中人接到这笔生意可为难了,别看舄水镇看似不小,能在镇上立足的多是土生土长的人,想要有空出的铺面,还要两间,就算不是相连也不容易。
伏临门把儿子和二柱子一起送进文明书院,因为基础不同,有打过底子的伏观被划入中级班,二柱子进了初级班。
对于妹夫此举,李浣心中非常感激,心中暗自发誓,妹妹的酱菜铺要是能开成,他一定要用心的替她经营起来。
第一日,两个表兄弟下学回来,丘氏紧拉着二柱子的手问他跟不跟得上先生讲课。
只见他有些害羞,最后点点头,「先生说我大鸟慢飞,不打紧。」
这是对认字读书不排斥了。
「好好,娘不奢望你能做什么大事,但是多识点字不让人给诓了,总不会有错,至少别像爹娘这样大字不认得一个,一辈子只能替人做工赚那点工钱。」早些年的时候,离山坳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个穷秀才,说是要到山里来发愤读书,常到李家去蹭点吃的,二柱子也跟着
他识了些字,后来秀才等不及去应考,一年冬天没捱过,病死了。
「娘,我会拿观弟当榜样,不会让你和爹失望的。」对于读书,他虽然不敢奢望,也不羡慕那些学子,可是一旦他能进到学堂,他也会珍惜这样的机会。
丘氏欣慰极了。
至于伏老太太见大儿子是越来越拿捏不住,心底气得抽筋之余,也没有别的办法,又因着三儿子春闱没有上,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好几天不吃不喝,让她心急如焚,嘴角都长出了泡。
难也怪伏泰康灰心丧志,这回已经是他第三次落榜,妻子不安慰他就算了,还给他白眼看,加上孩子哭闹,心烦意乱之下干脆来个眼不见为净,以免烦心。
他自觉年岁已大,如今一事无成,仕途无亮,自己不像大哥、二哥还有个铺子可以管,且那些一文两文的铜钱进帐他也看不在眼里,对于母亲的安慰劝解加上叨念他是一个字都听不进去,关了自己几天后,一声不吭的去了酒楼,想借酒浇愁,哪里知道巧遇同样落第的几个士子,一起抒发咒骂考官鼠目寸光,又批评一番时事,喝得酷酊大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