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

红尘有幸识嫣然 菲比 995 字 1个月前

闻言,行嫣然转首与他四目相接,树荫在他俊秀的右脸隐隐现现,微风扬起她的发丝,他们俩扬起清浅笑意,久久没有言语,就这样静静地望着彼此,一眼千年。

【终曲】

一处原本静谧的院落里,今日挤满了五、六十位大大小小的孩童与成人,每个人脸上都露出兴奋至极的笑容。

“放炮了!把耳朵捂起来!”过去在淳于府工作的阿隆笑着大吼,接着一串炮竹声响透云霄。

黑瓦灰墙的宅院侧门高高挂了一只历史悠久的匾额,上头大大写着“临江阁”三字,那是南宫陵博特意从京成带至江南交给淳于洛隶的招牌,匾额有着明显的岁月风霜。

“师傅、行姊姊,恭喜你们。”南宫陵博双手作揖,笑睨淳于洛隶与行嫣然。

“为师才要谢谢陵博的贴心,竟找到被查封的临江阁传家匾额,还不远千里送来给我,这份恩情要为师如何报答?”淳于洛隶穿着一身白衣,绑起两耳旁的黑色发丝束于后脑勺,露出左侧狰狞疤痕与右侧俊美无俦的颜面。

落脚江南已经十个月有余,淳于洛隶在行嫣然的鼓励下,从用真面目在佛具店示人开始,接着逐渐走出户外与人群接触,刚开始有许多人会带着异样眼光看脸部半毁的淳于洛隶与身侧灵秀的行嫣然,但日子久了,许多人折服吹了一手好笛的淳于洛隶,与他的温文尔雅与写意丹青,渐渐地,也许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众人看淳于洛隶不再是可怕的烧伤俊颜,而是他的姿态风雅气质,甚至掀起与京城不相上下为淳于洛隶着迷的旋风。

“师傅能每年赠徒儿一幅丹青,徒儿感激涕零。”南宫陵博拱手作揖。

“这有何困难。”淳于洛隶笑着摇首。

远远地见淳于洛隶与南宫陵博相谈甚欢,让行嫣然勾起温柔浅笑,捧着放着茶盏的托盘走近两人,“小王爷,今晚务必留下尝尝我的手艺。”

“行姊姊下厨煮饭?本王还是第一次听闻,当然得叨扰一番。”南宫陵博笑道。

“我家阿然的手艺真是不……”怎么样!淳于洛隶后面三个字还未说出口,立即被行嫣然怒瞪打断。

“真是不……如何?”行嫣然佯装怒意地瞅视他。

“不……错好吃。”淳于洛隶赶紧接话,还顺道接过她手上的托盘,“这茶水是要送到外头请客人喝的?”

“嗯,正煮好要端出去。”行嫣然没好气地瞥他一眼。

“这活儿交给阿隆来做即可,我家阿然今日穿得如此绝美,就该无事一身轻地在人群中层示即可。”淳于洛隶边说话边招来阿隆,将茶水交给阿隆,又交待几句才要他到外头招呼客人。

行嫣然今日穿着淳于洛隶前年赠与她的紫薇花刺绣衣裙,淡雅的服饰衬得她越发脱俗,令他贪看了好半晌。

“咳咳,我说阿隆怎么会在这?”南宫陵博佯装咳嗽想引回淳于洛隶的目光。

“十日前我在附近的市集发现阿隆在卖菜,他说离开京城后辗转投靠嫁至江南的姊姊,帮着姊姊与姊夫卖菜。我想既然要重开临江阁光靠我们俩人手不足,于是商请阿隆回来帮忙,并收拾了一间客房让他住下。”行嫣然为他解惑。

南宫陵博明白地点头,“过去临江阁以书铺见长,如今改成教丹青之所,不知师傅与行姊姊可否感到可惜?”

淳于洛隶浅浅笑了,顿了顿后才开口,“早在祖父创设临江阁之时,原本就是教绘丹青之所,只是后来我父亲对丹青毫无兴趣,但对读书与写文章有过人天分,于是临江阁逐渐从教导丹青改成一并贩卖书册,最后成了专责书册与出版书册的书铺,若要说,只能说临江阁又回到原点而已。我从不认为失去就得失落,有时候放手才是重生的开始,因此并不感到可惜。”

“师傅所言不假。”南宫陵博认同地点头。

“好啦!咱们快出去招呼客人,从明日起,客人可就是洛隶的学生与家长呢!”行嫣然拉起淳于洛隶的手提醒。

自从淳于洛隶替舅父抄写佛经开始,江南许多文人雅士赫然发现在京城赫赫有名的淳于公子来到江南定居,不仅时常拜访讨教丹青技法,也让佛具店生意风风火火,在与行嫣然讨论下,两人决定以临江阁为名,开设教导丹青之所。

消息一出让江南百姓暴动,连临近的人们纷纷求学,令临江阁一期半年的学制已经收到三年后还有学生等着排队求教,着实令淳于洛隶与行嫣然措手不及。

在忙碌了一整天后,待淳于洛隶与行嫣然坐在院前的藤椅上乘凉休憩,已经是月升高空之时,他们俩挨在一张椅子里,肩并肩地贴紧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