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嫡女庶女 草菇老抽 990 字 1个月前

“这些账册虽不是官册,却也足以大致算出大楚花了多少钱在重建六城之上。现在六城仓廪充实,还兴建了武库。说起来……大人您就是负责兴建六城武库、为六城守军打造武器的官员吧?”

“按大楚律,武库中的兵器应当每年核查,并将核查结果登记在册。可为何您负责的六城武库,近年来核查册子里的内容却都与往年完全相同呢?莫不是有哪位高人为六城军备施了法,能保其不腐不朽?可这也不对呀。明明每年朝廷都在拨款制造新军备,大人负责的武库里,军备却一件都没有增加呢。”

文官脸色丕变,正欲开口,我却是转头不理,只看向满额虚汗的皇帝。

看来老皇帝虽然沉迷酒色,但也还没行将就木到脑筋全然不会转的地步。他听懂了我的弦外之音:重建六城花掉了大楚国库里不少的钱,六城因此恢複了元气。然而,也有人通过重建之事,贪墨了国库不少银钱,甚至可能倒卖了武库中的军备。

先不说军备是否流向了戎狄。单是没有军备这一点,就能让六座仓廪充实又与戎狄相邻的边陲城池变成挂在恶狼眼前的肥肉。

戎狄人若是打来,即便城中有足够的精兵良将,没有军备、这些精兵良将拿着锄头犁耙又能抵挡到几时?六城再次沦陷不过是时间问题。

六城一旦再次沦陷,大楚用以複兴六城的银钱与花费十数年在六城构建起、培植出的一切可就都打了水漂。这会重创皇室威严,降低皇室的声誉与信誉,还会诱发百姓恐慌。

若是此时有人在边陲之地登高一呼,说些诸如“大楚皇帝无能无信!如今我们只能靠自己从戎狄人手里守住我们的家园!”之类的话煽动百姓,指不定当即就会有城池脱离朝廷的掌控。

最坏的情况下,地方宗族会各成势力,而朝廷鞭长莫及、自顾不暇。

若裴泓当真如我所言与戎狄勾结,那麽此番情境之下,大楚已有亡国之兆。

皇帝生性多疑,裴泓自是清楚厉害。他当场跪下,跟着就砰砰磕头,直把额头磕得鲜血直流:“陛下!虽是我建言让黄大人负责打造兵器之事,但他贪墨一事臣确实不知!还请陛下明鑒!”

磕罢,裴泓不顾御前侍卫统领带人将他团团围住,又用满是血污的面庞朝我看来:“珠儿,你定是误会我了。告诉我,是谁挑唆你的?是不是你嫡姐留下的人——”

裴泓的声音缱绻温柔,听得周围的贵妇小姐们都是神色一软。我却明明白白在他眼中看到了无底深渊般的杀意。

真好笑啊。嘴上说着爱我,我一妨碍到了他的“大业”,他便轻易对我起了杀心。

更好笑的是,我们都走到了这一步,他居然还以为只要能温言细语地哄哄我,就能说服我当场翻供。

他是觉着自己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可颠倒乾坤,还是觉着女子就该生性柔善、得饶人处且饶人,还是说……他只是理所当然地把女子都当成了几句甜言蜜语就能哄骗的傻子?

“陛下,我有裴泓谋反的物证。”

我的话犹如晴天霹雳,这一瞬,周围寂静一片。但在这一瞬后,嗡嗡的议论声便像溃堤的洪水一般汹涌而来。

席中不乏有文官武将想为裴泓辩解,奈何这些人将将站起,就被御前侍卫压着肩膀又坐了回去。这些官员的亲眷身边也立时多了些手脚粗壮的宫女嬷嬷。

“我怕裴泓发现了我偷藏了他谋反的证据,因而前些日子已将所有证据都交予了皇后娘娘。”

皇后微微颔首以示同意,随后果然让人将一叠罪证送往皇帝手边。

皇帝瞪着血红的眼,沧桑的面孔愈发枯槁憔悴。无视裴泓与那黄姓文官的叫屈声,他一行一行地阅读着手上那些证据。

读着读着,皇帝突然疯狂地咳嗽起来,他整个人摇摇欲坠,连手也在止不住地颤,活像风中残烛,眼看着就要被狂风吹灭。

宁王一脉功高震主。老宁王六个儿子死了五个,剩下一个听说性格软弱还畏惧战场时皇帝还不甚在意,觉着宁王府没有优秀的后继者,得些一片丹心图报国的虚名也没什麽。偏偏几年后裴泓与老宁王收複六城,被传是武神降世。皇帝再也坐不住了,老宁王与裴泓一到京城,他便施展了自己的帝王手段。

他暗示老宁王让老宁王交还了虎符,再给裴泓这个新任宁王长居京城的恩典,其实也就是把裴泓放自己眼皮子底下监视他的一举一动。皇帝自诩对裴泓的一举一动了若指掌,却不料……

“陛下,我与嫡姐从未互害。宁王府后院的相互倾轧,也不过是裴泓用来转移所有人注意力的障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