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问津倒是大方打了声招呼,附近几间屋子的长辈,听到消息都从屋里跑了出来,不住打量。渔村太穷,出去的年轻人去城里住组屋,少有再回来的。
“阿津?真是你啊!”
“是我。”
“这十几年去哪里了啊!看样子发达了啊!”
“发了一点小财。”
“旁边是你媳妇?生得好靓啊!”
楼问津笑了笑,“不是。”
沿路过去,沿路有人搭讪,楼问津一一回应。
走到将至村尾的位置,楼问津停了下来,指一指前方一间漆作深蓝的铁皮屋,“那就是我小时候住过的。谊父去世以后转给了别人,后来可能又转手了,现在的这户人家,我也不认识。”
梁稚定住脚步,好似想要透过这屋子,想象楼问津往日的生活。
楼问津等了片刻,说走吧。
随后,又经过宝星家里,那换了不知几户人家的杂货店。
梁稚意识到,对于渔村的孩子而言,童年是支离的,因为不知何时,就要被迫长大,而一旦离开,这里也便没有所谓的原乡了。
继续走,就来到了海边的码头。
腐烂的木头栈道旁,挨挨挤挤地停了十几艘小渔船,船身鏽蚀,正中支上一张防雨帆布,便可算做顶棚。
当年楼问津帮忙看船的那位邻居人还在,只是已经老得脊背佝偻了。
楼问津给他找了一支烟,叙一叙旧,说想去船上看看。
楼问津跨过栈道,先一步跳上船,见梁稚站在那搭在船头的木板上犹豫,便将手伸了过去。
梁稚望了一眼,把手递过,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了几步,最后一步迈开,跨上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