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52,远度304。
被人关注的右下角用刃显示图里,弧线、点冰、起跳离开冰面,这个连续的动作再慢放也没有多少时长。
点冰那时,有人早早地摆好了量角器,屏住呼吸地等待着画面跳出。
【测了,这个3lz某个角度的倾斜在50°】
【什么概念呢我给大家说一下,冰刀与冰鞋底面两侧边缘的连线,也就跟这个度数没多少差别】
【也没这么多吧不过肯定超45°了】
【看那个慢放,我生怕她冰鞋底部擦到冰上了】
【够我崴脚到痛死的度数】
3lz终于有了它该有的满分,goe+21。
齐妍:“f和lz跳用刃双对的选手不多,都是深刃的就更少了。我当年也一直错刃,最初是双错,后来一个浅刃一个错刃,退役那个赛季就又都双错了。丛澜的点冰跳就是我梦里想要拥有的那种技术。”
这是一场比赛,不是一场赛后复盘,所以gs在赛时给的标识很少。
模型四在这个时间段里也不是逐个分解每个步法的。
它只是针对每个打分的技术动作,给出相应的标注。
详细一些的可能是后续的接续步里,将丛澜这一长串步伐进行了拆解,不必冰迷一点点暂停和反复观看以分辨,gs直接套了丛澜的既有编排数据,结合赛场实情,在左下角变换着名字,跟着她的速度标记步伐名称。
外勾、内勾、捻转捻转……
名字的切换速度就是丛澜脚下冰刀的速度。
看得人眼都要花了。
这个功能还不完善,对选手的步伐辨析没有百分百的成功率,丛澜临时换了一个步伐的时候,gs就认错了。
【诶?这个好像是乔克塔不是转三,是有点像但冰痕一个是3一个是括号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