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跟之前那次一样,在冰上唱歌啊?”
因为担心她的伤势,所以不想让丛澜这么辛苦,但又非常想看到她和她的表演,便希望丛澜能参加ga。
处于关怀下的纠结心态,一如冰迷们担心运动员带伤上场比赛。
陆心怡这两天在网上看了很多东西,她是商冰的教练,也比普通的冰迷要多知道一点。
商冰群里也有人来看比赛,还有人问,丛澜究竟会不会上场。
大家之所以热烈讨论此事,是因为节目单最后的两个节目,至今没有出来。
有一个教练在里面说,会出来的,丛澜怕是在医院都得被拉来参加ga。
陆心怡皱眉,觉得这话有点过分。
“将一个运动项目发展到职业化,太难了。”有人这么说。
丛澜是唯一的,也是最关键的助力。
这场比赛的豪奢程度较这两个冬奥周期,可以说是数一数二,别提大奖赛了,哪怕世界级别的世锦赛,都比不上它。
不必体总拨款,也不用冰协补贴,赞助溢出,门票售空,周边倍杀门票总额,网上热度各种第一,转播费新高,收视率破纪录,哪怕为了场地和gs拔高了太多支出额度,这些收入加起来也远远甩开了成本。
c太赚钱了,平昌冬奥以后,丛澜一人就是行走的摇钱树,这次收益的80都冲着她来的,三个赞助商的费用比去年的c要多出来四倍,它们为的可不是其他。
只有丛澜。
张简方需要她,c需要她,中国花样滑冰职业化的进程,也需要她。
现在已经不是丛澜要不要往前走了,她必须前进,因为整个环境都在推着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