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格陵政府发了疯,试图在急救中心试运行人工服务。
当你慌慌张张打通电话,再无柔美女声安抚,取而代之的是一把人工嗓子:“您好,这里是急救中心。中文服务请按1,英文服务请按2。其他语言请按3——”
“您好。外伤请按1,心脏疾病请按2……人工服务请按0。”
“现在由一零三七一号话务员为您服务——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
“你妈啊!急救中心还要搞语音提示!”骂了一堆脏话后,那报警者才愤愤道,“这里有一辆运钞车被劫啦!开枪啦!杀人啦!有两名押送员倒下啦!其中一名是枪伤,打在背上!你妈还要我一会儿按这个键,一会儿按那个键!”
“好的。我们已经通过您的手机自动进行了定位——是在大勇路和大智路的交界处吗?”
“你总算说了句人话!”
“好的。请您不要随意搬动伤员,请按照接下来的指示先替伤员简易止血——救护车会在二十分钟内到达。”
入院后,那位受了枪伤的押送员拍了片子来会诊,一众外科医生都倒吸一口冷气。
子弹从腋下射入,贯穿胸膜,角度很刁钻,大部分的内脏并没有受到损害。
最棘手的是弹头卡在第二腰椎上。
伤者是退伍军人,意志力强,神识清醒,手脚活动自如,想来并未伤及神经。
劫匪已经携款逃之夭夭,留在伤者体内的弹头是重要线索。
警方迫切希望得到这颗弹头做弹道分析,与数据库中的资料比对:“有没有可能?”
伤者表示愿意配合。但在场没有人敢做这个手术将子弹取出——弹头和脊神经之间的距离有多少?五毫米?三毫米?稍有不慎,下场就是高位截瘫。
意见不一。
“若是任由弹头留在病人体内,随着动作最终影响到神经的可能性有多大?”
“以前应思源做过类似手术,一名婴儿,脖上贯穿毛衣针……最终完整取出。”
可应思源已经六年没有拿过手术刀:“已经咨询过他的意见,是最好不要动刀。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