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的嗓子哑了,交代我给同学们讲题。”半真半假最容易蒙混过关。
孟父信了:“孟泽,过来。”
孟泽看见茶几上摆着的本子,这是他抽屉里的东西。
孟父问:“这是什么?”
“同学纪念册。”上学期末,班长得知孟泽要转学,很热情收集了全班的祝福语送给他,封面的涂鸦正是班长的作品。
孟父是明知故问了,他已经翻看过纪念册的内容,令他在意的是夹在其中的一张明信片,画着红白小花,蜿蜒深绿的藤蔓,清新淡雅。
这张明信片和上次孟泽收到的不是同一张,但娟秀字迹却是出自同一人。
孟父直接把明信片摆到茶几:“这是什么?”
孟泽看一眼:“同学送的。”
孟父:“写得乱七八糟。”
孟泽拿起明信片。
少女文采动人,情思悠长,孟泽突然想到李明澜念的那首英文诗,她胸无点墨,只能照抄莎士比亚。
孟父:“她是谁?”
孟泽:“同学。”
孟父:“女同学?”
孟泽:“女同学。”
孟父指了指对面的沙发:“坐。”
见儿子听话,孟父叹气,语重心长地说:“孟泽,你爸也是年轻过的,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这样那样的心思,但是高考在即,自我约束是重中之重。”
“爸,不是你发现这个,我到高考结束都不知道。”孟泽在从前学校也没有太好的人缘,能收集到全班同学的祝福,只因为是班长号召。
孟泽收下这本纪念册,浅浅翻了几页,就放到抽屉了。
孟父未必相信儿子:“孟泽,当初给你安排下半学期转学,你是不是有过疑问?”
有是有,而且,母亲曾经因为父亲两次提到转学,而变脸两次,孟泽猜测,他的转学还有他不知道的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