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的倚重,百官的称赞,士子的孺慕,百姓的爱戴都让他占全了1。
唯独失去了曹操的信任。
荀彧的确有功,但曹操能给他的,早就全部给他了——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万岁亭侯、儿女姻亲、满门清贵。
曹操用人,向来是恩威并施。拉拢的手段都已用尽,然而荀彧君子如竹,风过不折,坚决反对曹操加九锡、称魏公,建立国中之国。说得好听一点是忠贞守节,说得难听一些便是不识时务。
于是曹操将荀彧调离尚书台,让他“慰劳军队”。
荀彧刚到军中,人就被扣下了。远离许都,远离权利中心,彻底从公卿百官的视线中消失。一连两个月过去,很多人都习惯了没有荀令君的朝堂。他的立场,逐渐变得无关紧要。荀彧不露面,汝颍士族群龙无首,不会轻举妄动。曹魏代汉,已成定局。
荀彧将往来书信投进炭盆之中,随手拿起火箸,漫不经心地拨了拨。火光渐渐旺盛,又慢慢微弱,终究在燃烧过后,归于沉寂。
风动竹影,似有故人,含笑作揖道别。
他转身,腰间的玉玦和玉环轻轻碰撞,发出一两声悦耳的环佩轻鸣。大约是在尚书台久坐(跪坐),腿部受寒的缘故。每逢阴天下雨,他的膝盖就隐隐作痛。然而除了郭嘉,没人发现他这点小病小痛。他忍着腿疼,留给曹休一道颀长峻拔的背影。
二十一年前,袁绍的势力如日中天,是最强大的诸侯。
袁绍以上宾之礼优待荀彧,希望收服这位王佐之才。然而,荀彧发现袁绍私刻玉玺,有篡汉之心。他毅然决然地离开袁绍,投奔当时还很弱小的曹操。因为那个说出:“诸君北面,我自西向!”率领军队追击董卓,险些丧命的杂牌将军曹孟德,显然跟他一样有匡扶汉室的志向。
没错,匡扶汉室,曾经是荀彧和曹操共同的理想。
他们共事二十一年。讨袁术、败陶谦、伐张绣、灭吕布、破刘备、战袁绍、征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