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还养望呢!虽然这些人都不是读书人,圈子不同,但是能去县城的,有牛车的在农村,已经是比较富裕的,有想法的。
谢老三一路聊的人家就是这样的,这家人是在板桥镇隔壁镇桥头镇的人。
桥头镇是一个大镇,之前谢继宁读书就是在桥头的郭童生家里,板桥没私塾。
这汉子住在桥头镇,姓王,叫王来福乃是桥头大姓王家的人,家里亲兄弟五个,堂兄弟数十人,一起成立了一个商队,长期往返于周边的几个镇和县城。
在县城都有据点,生意不错,冬至都不得闲,王来福长久的做生意,更得了一双利眼。
见谢老三吹牛,他就打量着谢继宁,只见谢继宁方才年方八九岁的样子,斯斯文文的,唇红齿白,穿着厚重的衣服,但是却显露稳重模样来,见自己打量,眼神并不回避,落落大方的。
王来福出来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小孩,这一刻他认同了谢老三的话,这个小孩未来是会有出息的。
想到此处,王来福拿出从车上拿出几个鸡蛋,分给谢继宁,谢继宁想着,鸡蛋,应该是安全的,就接过了,然后把自家的酱菜拿出来分了,就自己安静的坐在一边思考,
王来福见此心中又感叹了一回,落落大方,有来有往,长大了不得了。
接着就笑着和谢如方搭话,问道去县城做什么,车上的是要去卖掉的吗?
谢如方心中一动,就说道:“这些东西是我家里面的人做的,拿去送给我家宁哥儿的老师一对,其他的看看有没有出路,”
原本谢继宁在家里的打算是去拜见先生,然后送给先生,然后让先生帮忙“带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