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页

文景逸好奇的问道:“听你的口气,你想外放,你是状元,应该是留着中央,不会外放的。”

“我想外放去,做一地的父母官,带领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文兄,咱们喝酒吧!”

“好,喝。”

文华殿的几位考官正在飞快的改卷子,考完之后就会收起卷子,因为时间关系,殿试的卷子就是本人的字迹,不用抄写。

这也是每次会参加监考改卷的考官,尤其是主考官受欢迎的原因,很多考生到京城之后,会往自己的同乡投递自己的作文,考官就会认识文风,会认识字迹,在殿试的改卷中会影响成绩。

官员将卷子简单的密封之后,考官们就开始改卷子了,大家要抓紧时间批改,因为殿试的第三天就要举办传胪大典,要在第二天宫门关闭之前将卷子批改完成。

还是用甲乙丙丁的方式评定级别,大家飞快的批改,前三出来的时候,看着第一的谢继宁,大家既惊讶,又平静。

谢继宁的字大家都不认识,但是不妨碍他这文章写得很好,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同,就连吕良都不得不承认,谢继宁的这篇文章,比会试的时候都写得好。

永安帝到大殿的时候,前十的卷子平放在桌面商量上,拿起第一的那一份,上面赫然写着谢继宁的名字。

拿起朱色笔,画了一个圈:“就将这怀安县谢继宁定为状元吧!”

“榜眼是姚维方,王弘绪为探花,二甲传胪中省文景逸,其他的就按照你们的定下吧!”

定下之后就离开了,几位考官互相看看,然后说道:“赵大人,名次定下,抄写榜单去吧!”

榜单一出,礼部的人赶紧根据榜单给参加殿试的贡生们送去进士衣服,大家要穿着统一的衣服参加传胪大典。

传胪大典是朝中文武百官,都要参加的,除非有不可抗力原因,比如值守不能离开的情况,其他的都要参加这场三年一度的传胪大典。

文武百官早早的就到了皇极殿,新晋进士们则是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按照考试当天的顺序排队,也就是说还是谢继宁带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