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页

姚维方悄悄的擦了擦手心的汗水,然后说道:“回万岁爷的话,家中有先辈留下的治理河道的一些经验,臣自小读书,对其中也了解一二。”

永安帝点头,姚维方的家世他自然知道,乃是山东有名的家族,前朝的时候,姚家的一个先祖曾经官至工部尚书,因此对于治理河道有研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黄河数次改道,既影响原地的百姓,又对改道后的百姓造成灾难……”姚文方一开始紧张,后面说道自己擅长的就忘我了。

谢继宁和王弘绪一起时不时的补充,并且将资料还有画下的大致地形图都拿出来,工部的人在这方面都是专业的,自然能听懂三人所说的非常有可行性。

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但是大方向完全是没有问题的,不足只是一些细节方面。

三人年纪太小,都是在书斋里读书,没有真正的实地考察过,能总结出这些来已经是很不错。

工部尚书看谢继宁还有姚维方的眼神越来越亮,如此人才,合该是自己工部才是。

就着三人的资料,就开始讨论起来,越讨论越深入,直到三人再无话说,才让三人下去。

“你们三人将这些东西整理一下,写一个折子,交给你们大学士,然后拿到朝堂讨论一下。”

“是,”

三人兴奋的告退离开,永安帝看在姚维方和王弘绪两人下意识的让谢继宁先行,然后在其后半个身子走路,就知道谢继宁这个已经收复那两个人。

三人中谢继宁最小,出生最差,另外两家都是前朝都有人在朝廷为官,家族根深蒂固,谢继宁只是一个小小的农家子而已,无依无靠,竟然能凭借自己的实力折服两人。

工部尚书自然不知道永安帝想的是这些,兴奋的说道:“万岁爷,臣有事相求,”

“你说,”

“这一科的进士已经快三个月了,各部门已经在讨论二甲三甲进士们任职,翰林院人才济济,不如将今科一甲的状元榜眼给工部吧!工部官员少,还常需要出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