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页

所以宁州的这些乡绅,都在心里有一个底,知州大人关心百姓,只要是正当的事情找他,都能有回应,知州大人脾气还很好,对平民百姓都很爱护,基本上没有架子。

同知大人爱交际,有什么宴会都可以试着邀请,通判最好让自家武力好的小辈去接触。

这些个乡绅的内心的想法前面的谢继宁和文景逸都不得而知,谢继宁正在思考将后面这些人用起来。

跟在自己后面的这些人都是宁州的乡绅,有不少都是盛名在外,这些人在宁州的影响力不一般,有他们作诗作文为花溪码头集市宣传,影响一定会更大。

“趁着天光正好,咱们应当吟诗作赋,这花溪的景色不错,如今这码头一修,不仅仅是自然风光好,这人文风光也很有意思。”

谢继宁扇子一摇,笑着建议,文景逸跟着说道:“要论文采,谁能及得上你,不如让我来抛砖引玉罢了。”

“好,你作诗,我作文,咱们就以这花溪码头为题如何。”说完,谢继宁停下来,转身说道:“我和文大人开一个头,诸位都是饱学之人,都各展所长。”

褚知县和州学的训导夫子都是读书人,这样的场景都是习惯了的,就是这些乡绅也都是读书之辈,那些书读得少的这会都悄悄的往后退,大家都纷纷响应。

文景逸的诗自是不用说,谢继宁作的文也不辜负状元之名,郑承荣本来自傲于自己的才华,虽然知道自己和谢继宁文景逸有差距,毕竟两人是进士,但是没有想到差距这么大,大到在腹中酝酿了半天的诗读不出来。

众人都纷纷赞叹,“谢大人此文如同行云流水顺畅,节奏明快,让人心旷神怡。”

“文大人的诗气势如虹,辞藻华丽,颇为动人啊!”

郑承荣被打击到不想说话,其他人则是借此机会好好的吹捧两人的文采,得亏谢继宁理智,还记得目的。

“本官献丑了,各位也都各展所长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