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后勤相关也都做得很不好,谢继宁一声令下,整改就开始了。
谢继宁和孙子美都是怀安县人,受到稻香书院和观一书院的影响很深,所以整个州学的设置的时候和两个书院类似,很容易就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多年之后还有人为此津津乐道。
忙起来的时候时间是过得很快的,谢继宁一直在忙碌,一方面剿匪工程稳步推动,另外一方面,修路的事物繁忙,涉及到众多的利益,谢继宁不仅仅让属下盯紧,自己也经常下去巡视。
在忙碌中,秋天到了,今年的宁州难得的有一个大丰收,宁州官府的劝农政策初见成效,或许是前些年宁州的各方面都很低沉,今年小小的丰收一下,大家都很喜悦。
因为衙门的一些政策,大家都感受到了好处,百姓对官府的信任度也都有提高,衙门里面的鸡毛蒜皮的小案子多了很多,大家都愿意找县衙的人来处理案子,而不是像之前一样,有事就约上人就械斗一番。
整个宁州城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以至于王捕头等人回到宁州城的时候都没有反应过来,是的,历时快一年,押送人去京城王捕头终于回到宁州了。
“王捕头,一路辛苦了。”
“大人,这是属下的职责,属下这次去京城,算是光宗耀祖了,不仅仅和见到了很多大官,还参加了太子娶太子妃,还见到了万岁爷,万岁爷还问我话了。”
王捕头整个就是一个亢奋的状态,他去京城,因为谢继宁给了文书,让他辅助办案之后再回来,所以得以在京城逗留,永安帝为了了解宁州的一些情况,还特地召见了他。
还参加了刘家给嘉盈送嫁,之后才和谢继平还有文景逸韩文爵的家眷一起回宁州。
“大哥,我也辛苦啊,都廋了好多斤了。”
见谢继宁光顾着问王捕头,谢继平不干了,眼巴巴的挤进来诉苦。
“好好好,你也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