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苓尽心尽力的救助她们,教导她们,给她们安排工作,对这些女工来说,刘芳苓如师如母,纺织厂这么大的事情,自然会去找刘芳苓,而刘芳苓和谢继宁谢珍珠关系一向好,自然会上前求见。
谢继宁这么一说,刘芳苓一愣,轻声说道:“大人英明,那我来是为了什么事情,大人自然也很清楚了。”
谢继宁笑着说道:“她们都学着争取自己的利益,我很高兴,只是这斗争的方法,就有些不妥当,想要同工同酬,光打架可不行,不能说服大家。”
刘芳苓笑着问道:“大人你这么英明,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纺织厂的女工是整个宁州这些厂里最多的,但是不代表其他的厂里面的女工就少,玻璃厂,茶叶厂,甚至最累人的建筑厂的修路修码头的队伍里面女工也很多。”
“这些年,慈济院做了很多事情,芳苓,你远比你想的更有影响力,你不仅仅来找我,你应该去找雷大娘子,去找女子书院的夫子,去和下面两个县的厂里的女工沟通。”
刘芳苓恍然大悟,“我这就去找珍珠和韩夫人,还有吕淑她们。”
谢继宁点头,谢珍珠和韩文爵夫人两人文采出众,这些年屡屡都有佳作传出,而且两人在宁州女子书院里面教学,颇有影响力,找她们两个商量,在思想上有支撑。
至于下面的女工,可以算得上是群众基础,男女工差距很大这件事,不仅仅存在宁州纺织厂,下面也都普遍存在,在纺织厂这样女工占大部分的地方男女工资的差距还会这样大,其他厂就更多了。
“今年的春茶很好,宁州的例行会议要到了,这次会议,我们会商量总结这几年宁州的成就,之后会上奏折到朝廷,我的注意力都在这件大事上,所以想要同工同酬这件事,只能靠你们自己。”
“知州府会邀请相关的几个厂的负责人和宁州的大小官员一起来开会,到时候,我给你们机会,说服大家。”
自从五年前宁州摸索着开了第一届集齐文会、展会、招商会、总结会为一体的会议并且效果很好之后,接下来的这些年,每年都会在清明之后,春茶上市的时候再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