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第二阶段变化吗想不到用肉眼观察的话竟然能够看出这么大的差距啊

一好球,一坏球。

雾栖把握着球棒的双手贴到了额头上。祈祷一般的姿势。过于安静的精神集中。还差那么六公分左右的距离吗。

喂,击球手

第二球完全是投手的胜利。

本来打算故意空出内角来限制他的球路的,但是似乎这样的揣测对于sker并不起作用。

本来两段下沉球是在十米和十四米处产生变化的,但是因为在这条通道上在七米处就必须要让球往右拐,所以必须在之后快要到达击球手所在之前让血液爆发,改变轨道。

单看变化的话虽然只有一段,但是在这个距离之内,应该没有任何击球手能够对应第二阶段变化。

而这一点,刚才的发球已经证明了。

虽然如此,但是

还要继续打外角?

头开始疼起来了。

透过镜子反射过来的视线,一点也没有对sker表示恐惧的意思。那笔直地凝视着自己的击球手的眼神,让sker的头脑一阵燥热。一定是因为寒冷的关系。一定是冷空气刺激到头疼了。

忍耐着心中的焦躁,把手伸向第三球。呼出来的气瞬间变成了白色。右臂又再疼痛起来,但是已经没有精力去顾及它了。sker把右臂挥至水平状态。

有趣。他的自信是真的吗。抱着那么一点期待,再次把球投向外角。但是这次是滑行球。相对于左边打击的击球手,球能够从外角滑进内角,这种魔球以当前的击球姿势十分难以应对。

首先是外角。

观察球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雾栖弥一郎把重点都放在了sker留下的唯一一点过去的特征上。

不管怎样,在球通过拐角的时候,原先的球种已经不能指望了。那个投手究竟想要击中好球区的哪一处只能够凭直觉和洞察力来找出这一点。

通过镜子观察到的投球姿势。

有力的、无可挑剔的流畅运动。但是却已经失去了曾经的耀眼感觉。在后拉手之后一秒之内完成的动作,像开闭快门一般把数十个画面烙印在脑海中,仔细分析转过拐角的球的轨迹。

以球的转动方式来看的话,应该是滑向外角的投球。

但是投手的意志却否定了这一点。

03秒之内仍然生效的强韧意志。

球掠过球棒上部,飞往击球手后方,弹跳着消失了。

六公分的误差修正。从刚才的投球方式中被引导得出的必然结果。

在这如果是普通人的话根本无法应对的一击之后

还是看得不太准啊从外到内的变化,还差一点没有捕捉到

雾香弥一郎想要把全身的热量一下子排出来似的呼了一口气,重新转向投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