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平,等船赴台的阿兰听当地人道:“现在的台湾,早就不是二十年前的模样了。”阿兰不敢明说自己是来调查杀父仇人的,毕竟这里是郑芝龙的地盘。她只是一个前往亡父坟前祭拜的悲伤女儿。赴台的客船抵岸时,福松还在南京,郑芝龙则外出未归。阿兰没能遇上这对父子。阿兰想:这样也好。她不想在着手调查前,和郑家父子有多余的接触,先入观点会影响她的判断。
确实,台湾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颜思齐过世的前一年,荷兰人入侵台湾,在如今的台南地域建立热兰遮城[1]。颜思齐死后的第三年,热兰遮城内爆发滨田弥兵卫事件[2],日荷纷争整整持续了四年才缓和。
颜思齐的继承人郑芝龙见荷兰人在台湾的势力越来越大,便撤回了福建,立足福建,直接对日经商牟取暴利,废弃了颜思齐生前在台湾建立的据点。
荷兰人占据台湾南部。荷兰在台湾的商馆主要与大明、日本进行贸易。西班牙人则虎视眈眈于台湾北部,还在颜思齐死后第二年(1626),在现今基隆周边建立了圣萨尔瓦多城;两年之后,又在现今淡水附近建造了圣多米尼奥城。西班牙人的插足,对荷兰人造成了巨大威胁。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两国在台湾的战争,以荷兰大胜收场。西班牙人撤回吕宋岛[1]。此事发生在阿兰离开日本的两年前(1642),自那以后,台湾便成了荷兰的后花园。难怪,曾经在台海间风云的闽南人,提起台湾的现状,都忍不住要扼腕叹息一番。
“这么说,郑家是彻底舍弃台湾了?”阿兰忍不住问住这位守城大爷。
“那倒不是,郭怀一将军还在岛上守着一亩三分地。迟早有一天,一官会把那帮红毛赶回老家去,可怜还得熬个几年。”
“这位郭将军真了得。”阿兰附和道。
“那可不?俺本家亲戚,能差了?”大爷自豪道。
“大爷,小妹有个不情之请……小妹正打算去台湾,想投靠这郭将军几日,如果大爷能给写一封引荐书信……”阿兰佯装难以启齿。
“那有何难?据说怀一在台北。待我去问来,就给丫头写这封信。”大爷拍拍胸脯道。
“那小妹多问一句,这位郭将军可是一官的旧部?”
“算是吧,他可是颜老大那代的头领了。”
“噢,这样……”阿兰不敢再做深究了。这郭怀一或许知晓父亲之死的实情,但眼下不能操之过急,暴露了目的。
“怎样,是否有收获?”在一旁的吉井多闻问道。纵然他在赴大明的旅途中学了不少汉语,但还是一字都听不懂这闽南方言。只不过瞧阿兰的表情豁然开朗,猜她是有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