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爷醒了?”窗外有人问道。
郑成功探出脑袋,笑道:“永华,你一直守在外面吗?”
说话的是新任免的参军陈永华,他此刻正岿然不动地在帅帐外站岗。
“是!”年轻人声音激昂地答道。
“去歇会儿罢,不必硬撑。”
“劳国姓爷关心,属下无恙。午后的‘铁人’演练已准备妥当,国姓爷是否现在去检阅?”陈永华问道。
“也好,让他们列阵罢。”郑成功点头。
所谓“铁人”,就是身披钢铁甲胄的重甲部队——头带铁面,身穿铁臂、铁裙,只露眼耳口鼻,以铁索固定,无法褪下。
起初,“铁人”的双耳也是被完全封死的,但如此一来,他们很难听清号令,因此覆耳的铁板上后来都被钻了一个小孔。然而“铁人”的听力仍会受阻,所以“铁人”只能耳听战鼓,眼见令旗,以此为准采取行动。
当时是冷兵器的时代,“铁人”可谓刀枪不入,即便是火铳,也无法伤它分毫。
林统云从日本采买的钢铁甲胄,就是“铁人”部队的创建基石。
据载,参与北伐的“铁人”部队约有八千到一万人。仅凭购买日本产的甲胄,难以供给这么多人,所以其余的铁甲乃是工官冯澄世仿照日本甲胄加工而成的。
“铁人”的选拔极其严苛——必须身扛军营里的某只千斤石狮,绕营一周。铁甲刀枪不入,大大降低了战死的概率。故而,郑家士卒无不期盼入选“铁人”,但合格者百人中不过三、四,竞争格外激烈。
1658年三月,即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被郑家奉为正统的永历帝跋山涉水逃去了云南。正是这一年,郑成功终于熬到了时机成熟之日!
“铁人”部队迄今有过几次小规模的作战经验,虽说只是练兵,但尚无败绩。正因如此,郑成功才会狠下血本,将部队扩建到万人。
同年三月,厦门岛有了独自的演武厅,“铁人”部队的操练更是一日不落。
“遵命,属下这便去通知左虎卫!”陈永华言罢,按操练时的要求右转,正要离去。
“左虎卫”的猛将陈魁是“铁人”部队的总指挥。
郑成功苦笑,朝着那精壮的年轻背影严厉道:“永华,从今起你每日要准时午休,这是军令!”
陈永华的步子顿了顿,大声回复道:“属下遵命!”
“军令不可违,明日看你表现!”